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美国穷人的孩子怎样上学?

  最近,小编看了一部纪录片《等待超人》,揭露了美国公立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诚然,美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是领先于世界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这部记录片所说的美国公立学校。

  

  这部纪录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住在华盛顿特区的安东尼,明年就要升入中学,可是他连四块饼干吃掉两块剩下50%,这种简单的比例问题都要想上半天。安东尼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抛下他而去,父亲吸毒成性,在他一年级时因为吸毒而去世,撇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他很懂事,希望自己升入一个好的中学,再上大学,等到有了小孩就能带着孩子脱离现在的困境。

  但是在美国的教体系下,他的愿望却不是很容易实现。

  受居住区域限制,安东尼只能在附近的金博尔小学上学,这是全美最差的公立小学之一,从这所小学毕业的学生大多会升入一所被称为“污水池”的中学,安东尼担心进入那里,很可能走父亲的老路,永远跳不出他生活的圈子。

  像安东尼这样的孩子,在美国还有很多,比如底特律,东巴尔的摩都有像安东尼家附近的那种差学校,这些学校有40%的学生不能毕业,因此被成为“辍学工厂”。

  这样的辍学工厂在全美有两千多所,他们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差学校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就这样不断地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死循环。

  

  据统计,在宾夕法尼亚州,有68%的囚犯都是高中辍学生,而州政府对于监狱和学生的资金的投入呈现出一种滑稽的本末倒置。州政府每四年在一个囚犯身上花的钱,足够一个孩子在私立学校从幼儿园读到12年纪,还能余下2万多美元用来读大学。

  美国政府也知道,应该从源头上发展教育遏制犯罪,几乎每个总统上台都会签署教育方案,2002年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达成合意,向全国人民承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政府在每个孩子身上的花费从1971年的4300美元一路增加到2007年的9000美元,这个数据根据通货膨胀修正过,结果双倍的投入还是打了水漂,这三十年来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几乎没有提升。全国的8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只能达到该年纪要求水平的20%到35%。而阅读成绩最差的是华盛顿特区,只有12%。

  本来做教育的目的很简单,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但教育体制总让事情变得很复杂。美国联邦政府把教育权下放到各个州政府,教育经费一般是由各州自己出,因此,各个地区间制定的教育标准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比如在马萨诸塞州的朗梅多镇挂科的学生,只要向南走一英里,到康涅狄格州的恩菲尔德镇就能通过一次差不多的考试。更混乱的是还有一万四千多个自制的学校董事会对学校发号施令,这就导致学校的每一个措施都会收到学校董事会、州教育部、联邦教育部、学区的学监和大量职员的牵制。这些学校的管理者们都想让学校的教育变得更好,但合在一起却阻碍了学校的变革。

  除了教育制度外,纪录片还将矛头指向了另一个导致教育质量不佳的因素,那就是老师。研究表明差老师只能达到教育质量的一半,而好老师能达到教育质量的1.5倍,但差老师似乎有很多钻空子的机会。因为,美国的中小学教师实行众生聘用制,那么这个老师就很难甚至永远不会被辞退。真要辞退不合格的老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规则限制,程序多大23步,包括各种会议、听课、表格,如果不小心弄错那个步骤,整个过程就要被申诉。

  

  不光辞退老师很难,要给好老师物质奖励也不行,因为教师公会不允许对教师区别对待。

  在密尔沃基市,学校对待差老师的方法,被称为“柠檬的舞蹈”,“柠檬”就是那些差老师,他们每年年底会在各学校间被调来调去,而每个校长只能祈祷自己收到的老师比之前踢出去的要好。

  而在纽约,犯错或者不称职的老师会被发至再分配中心,也就是“橡皮屋”,老师们每天在屋子里待7个小时,看看报纸打打牌等待听证会,而他们的福利和薪水都不会断。这些人平均会在橡皮屋里待三年,因为他们的听证会要比普通案件要耗时8倍多,为此,纽约每年要多花一个亿。

  斯坦福大学的高级研究员艾瑞克说,如果把最差的6%到8%的老师用平均水平的老师代替,就可以把美国的学生水平提升到芬兰级别,那可是全球领先水平。但解雇差老师太难了,在美国,医生的淘汰率是1/57,、律师是1/97,而教师却是1/2500。

  差老师背后的靠山是教师工会,教师工会一开始是教师们组织起来,保护教师尤其是女教师,不受教育系统压榨。随着公会力量的不断增大,成为美国最大的竞选赞助者之一,他们给联邦候选人和政党捐的钱,比劳工会和全国工业发展复兴总署还要多,而这些钱90%都给了民主党。所以在政党的保护下,教师们的利益很难被侵害。

  当然,美国的公立教育当然不是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充满弊病,完全没有长处。毕竟从1900年开始,美国公立学校培养了超过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美国总统,和数不胜数的诗人、运动员、科学家、企业家。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个适应于全世界的道理,美国自然也不例外。

  美国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经费来源、生源差异、管理体系等因素。公立学校的经费要依靠联邦政府的拨款,和地方税收的支持。美国的公立学校是根据孩子居住的地方划分学区的,公立学校财政很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当地的税收,尤其是房产税。

  

  自然而然,所谓富人区或者好的学区的房子贵,税收也就越高,那给当地公立学校投入的经费就充足。学校有了钱,自然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教师质量等相应就会更好些。

  同时,好的学区家庭收入稳定受教育程度高,自然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和关注就会更多些,那么生源质量就会高些,从而好的学区、好的学校、好的生源就自然使得学校教育系统的运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其实,这一点和中国的教育很像,虽然政府极力地想推动教育公平,但是现实情况依旧不尽如人意。穷人的孩子上学难,想上个好学校更难,有钱人的孩子则可以享受最好的教育。

  这部记录片针对的主要是美国公立教育的弊病和黑暗面,拍出来也是为了促进教育改革。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只有一直进步的教育和国家。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