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问答

中国的高房价导致了人才流失吗?

  其实高房价从来不会导致人才流失,最近我们也在做泰国房产的项目,曼谷的房产2w档已经很多了,足以追上部分中国的新一线城市的稍偏远地区。但是在泰国每年依旧有大量的人口涌入曼谷,高房价并不会阻碍那些有野心有梦想的人向上走的需求。

  只是说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大城市挣扎的成本更高了而已。

  其实之前听到逻辑思维的一个说法,一个城市不会让贡献进入前30%的人吃不起,住不起,否则这个城市就是濒临崩溃的。而至少从目前来看,城市也并没有崩溃的迹象,所以我们依旧在这样的原则之中。

  可怕的其实一直都不是高房价,而是高房价催生下的资本的疯狂。现在的毕业生,尤其是普通学校毕业的本科生有多少人涌入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刚出来普通二本生,小编也非常深刻的体会,我是学设计专业,讲道理,设计绝对不算是特别难就业的工作,但是依旧有过半的同学进入了房屋中介。

  毕竟同样在深圳,不带任何作品入房企6k底薪加提成。

  大学比赛类作品百例,社会类作品十几例,进入上市甲方设计公司(经历三轮面试)7k起步,没提成。

  而同学校,不同学院的学习旅游相关的同学,在一次帮老师统计就业数据的时候,看到的结果是隔壁旅游学院近乎超过八成进入了房产行业,剩下两成进入了本专业的旅游。

  而同时房地产行业也像是一只饕鬄巨兽,疯狂的扩充人员。至少听身边的老人说在街上散步的时候会被地产小哥拦下来,问家里面有没有小孩在找工作,跟我们卖房子很有前途的,至少都8k以上。

  真的是太可怕了。

  现如今中国房产有没有泡沫,说不清楚,我趋向于认为,大城市的泡沫少,二三线城市的泡沫多的说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有没有泡沫,都有大批本来该涌入各行各业的中国毕业生扎堆进入房地产中介的行业。

  现在在任何一个毕业一两年的群里,你随时都能看到已经在做房产中介的同学突然给出一个连接,叫你帮他下载一个APP并注册一下,他们要查业绩了,其中就包括APP的注册量。不少钱同学的微信也变成xxx.小xx的形式,而没有很好房源的时候,他们的工作就是招人。

  朋友圈随处可见《加入我们xxxx,百万年薪xxx》的房产鸡汤文。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涌入房产中介。

  这么说吧,因为房产中介收入比其他行业起步高。

  说句不好听的这就是资本在作怪。

  前段时间,我有几个从小玩大的朋友,他们初中肄业最后去读了一个中专加高专的课程,然后去到房产中介工作。地标成都,底薪5k加上提成,最终干了半年,或许也由于他特别能说会道会忽悠人的原因,一个月平均超过12k的工资,平时少一些的时候也有9k。又一次回去和他吃饭,他说,他们经理告诉他们如果干这行一个月干不到9k就别干了,浪费时间。

  一个普通的毕业生出来多少?大部分二本毕业生面对这些高专同学都生出过一个疑惑,自己要不要去卖两年房,因为收入太诱人了。

  当然,二本毕业生绝对算不上底子有多好。

  但是2017年毕业生平均工资是这样的:

  

  数据来自网络

  一篇题为《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十大高薪水专业,2018届毕业生薪资》是这么说的:

  北京平均薪资率先领跑全国,居于第一名,毕业生薪资为7114元;上海市平均薪资紧随其后,毕业生薪资为6662元,居于第二;深圳毕业生平均薪资为6231元,位于第三,毕业生平均薪资在5500以上的城市有杭州、宁波、东莞和广州。

  985、211毕业生刚刚起步的水平也仅仅不过10k出头。

  这还是十年含辛茹苦读书的结果,反观一个几乎都在吊儿郎当的混子学生,在读完中专之后起步收入居然会比自己高是个什么感想(当然并不是所有进入房企的都是这样的人),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不能接受的。还是以小编自己的学校举例,学校毕业时期举办的双选会,来得也一半都是房企,几乎每一个都有一个所谓超过30万营业额的学长学姐站台。

  这是某在房企工作的同学给我发的“师兄师姐风采”

  

  我记得金灿荣教授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在某次讲座中讲,他很高兴这一届的大学毕业生,理科生的基数是高于文科生的,表示学生们没有去搞那些花花肠子和幺蛾子,而是可以实打实的进入到基础工业发展之中。

  但是金教授不知道的是,这一部分学生其中有很大一批被高薪吸引进入了房地产行业,进入到了泡沫生产之中。

  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所以房价高也可以理解,但是像这样全员炒房的情况是非常负面的恶性循环,在配上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天眼招收研究员,10k工资要求博士还有很长时间的工作经验。

  不得不说是非常悲哀的。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部分人最终都要回归到茶米油盐贵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依旧要求人才具备“奉献精神”让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能吗?或许年轻的时候他们有可能,在最具有理想的年龄,他们乐于奉献。但是他们也注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忧虑。

  花花世界惹人眼啊。

  这让我想到朱元璋,当初给官员那几旦粮食,又有谁愿意去当官呢?

  加之如今生活成本高企不下,如果是丁克家庭还好,如果想要孩子,又是一份恐怖的开支。之前宁南山的那篇中餐忧虑就让很多人感同身受,这是一个中产家庭养孩子都困难重重的时代,一个孩子竞争也愈发激烈的时代。

  君不见,一个北京高中的一线班级,父母都是985、211毕业的学生超过八成,剩下的两成也至少是父母有一方是985、211但是这样的班级,最终还是进入985、211的可能性却只有百分之六十。

  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一批优质的中国人才,需要钱,让孩子不至于从时代落伍。我想大部分在高压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家长都想让孩子快乐成长,但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敢吗?我想如果我有了孩子我是不敢的。所以我们注定会变成我们最讨厌的样子。

  这样的情况,如何留下人才。

  不过或许也由于本身就不重视人才吧,许多公司的招人原则,还是劳动力数量原则,而不是人才质量原则。

  不要人才要劳动力。

  最后我也不否定所谓的前景问题,的确一个985、211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工资,前景和可能性注定是优于进入房产中介这种偏向青春饭的行业的一般学校毕业生的。

  但是又有几个毕业生能忍受住城市催生的欲望呢?又有几个毕业生乐于面对那些曾经的不如自己的旧友拿着工资条说的“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的嘲讽呢?

  所以就是说本来想当科学家的,跑去炒房了。本来想做学问的,跑去炒房了。本来想当运动员的,跑去炒房了。本来想当作家的,跑去炒房了。

  大家都去炒房了~

  这才是人才流失的真实原因。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