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非洲人眼里的中国人,竟然是这样...

  在非洲的中国商人是怎样的?相信大部分人只能从影视媒体上了解。那么现实中,中国人给非洲的印象是怎样的呢?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官袁南生所写,他曾经被委派到非洲多个国家从事外交,用一位外交官客观冷静的视角,带你了解中国人在非洲的真相。

  

  非洲有现代华人的历史约300来年。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中国人前往非洲创业,其中一部分人放弃中国国籍,成为持有所在国护照的非洲华人。

  在非中国人在非洲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剧目,有的令人振奋,有的令人悲伤,有的令人感叹,有的令人思考。

  非洲老百姓对中国人的看法,敬佩、羡慕是主流,也有不解、抱怨和期待。

  “勤”、“灵”、“快”、“富”的中国人

  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勤”、“灵”、“快”和“富”。

  勤劳,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印象。

  确实,到非洲打拼的中国人,没几个懒的,为了赚钱,中国人什么苦都能吃。这在中国人看起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对非洲人来说就是弄不懂。

  中国人在非洲吃的苦,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大部分从事基建业的人,大热天在工地干活,一星期做满7天,一天十几个小时,最紧张的时候,早上5点钟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晚上11点天黑尽了才回来。下班回到屋子里——也就是集装箱里呆着,没有娱乐,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算算挣了多少美金,孩子的学费还差多少,周而复始,如同机器。但若要让当地人加班,他千百个不愿意。在他们看来,发展和挣钱都不是硬道理,休闲、潇洒、快乐才是。

  不少非洲人对我说:“中国人很勤劳,很努力,这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非洲人缺乏的就是勤劳。”但他们说归说,佩服归佩服,却不会向中国人学习勤劳,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样拼死拼活地挣钱是不值得的。他们常常讨论这样的话题:劳动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么?闯荡非洲的中国人的快乐是什么?难道劳动是中国人唯一的享受?

  灵泛,是非洲人对中国人非常佩服的一个特点。在非洲人看来,中国人赚钱不仅靠勤劳,而且靠灵泛。不少中国人在非洲以针灸为生,几根针,在身体上这儿那儿扎几下,疼痛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辅之以按摩,就能生存,而且不算累,非洲人觉得这太神奇了。

  一些中国生意人在当地人眼皮底下,几年时间,靠做活生意、赚活钱,就由走路、搭公汽、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变成了开“凌志”,驱“宝马”,驾“奔驰”的老板。

  高效,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看法。许多非洲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国人在当地盖房子、开工厂的速度要比当地人快两三倍,甚至数倍。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新馆舍两年多一点就完工了,使馆司机巩博赞叹地说:“真是不可思议,这个工程即使10年完工,在津巴布韦也仍是速度最快的。”

  富有,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新看法。以前,中国人在非洲人的眼里,是好朋友,也是穷朋友。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在非洲闯荡获得成功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由小商小贩变成了大亨大腕,由打工仔变成了出资人。非洲人看到,在高档商店,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的往往是中国人;在名胜故地,闲庭信步、游山玩水的也是中国人;在五星级饭店,一席万金、山吃海喝的许多也是中国人。

  恐怕正因如此,中国大使馆每天收到大量的求助信,有希望提供学费资助的,有要求提供医疗费资助的,有希望提供就业机会的,使馆好像成了慈善机构似的。

  

  令非洲人“不解”的中国人

  为什么在非洲的中国男人不需要女人?这是非洲人最不明白的问题。

  中国男人实在是清心寡欲,这是非洲人的普遍印象。非洲人在性方面比较放纵,不少国家仍实行一夫多妻制,在他们看来,男人就是茶壶,女人就是杯子,一个茶壶从来就是配几个杯子,可很多中国男人在非洲只身一人,一待就是几年,身边没有女人,也不去找当地女人,实在令非洲人无法理解。

  一些非洲人甚至误以为,中国男人出国前打了一种特别的针,可以使男人在国外期间失去性欲。

  确实,在非洲,我们经常见白人身边依偎着身材绝好的黑妞,也经常见到健壮的黑小子挽着白人姑娘,红灯区里经常看到黑白皮肤的小伙子出出进进,就是中国男人最孤独。好在中国男人坚持一个绝对正确的说辞:“艾滋病,谁敢!”

  

  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另一个印象,就是中国人没信仰。在非洲,到政府部门办事或到法院参加诉讼,都要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有一项就是要填写宗教信仰。

  这让许多中国人为难,填写什么宗教信仰呢?共产主义不是宗教信仰呀,于是,中国人一般都空着不填。但不填又不行,他们会一个劲儿地问你,怎么空着,如果你说没信仰,他们就会追问:中国有教堂吗?你们难道不去教堂吗?只要你告诉他们你什么都不信,他们的反应就好像见到外星人,惊讶得连嘴巴都合不上。

  最后他们会说:“你看起来是个好人,但为什么不信教呢?”原来在他们的意识里,只有坏人才不信仰上帝,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大多数中国人不信宗教的事实。

  非洲人还很疑惑:为什么中国人要拼命劝酒?

  非洲人看明白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西方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人大口喝酒,西方人慢慢品味;中国人不但自己喝好,还劝人家喝好,人家不喝不高兴,西方人是喝多喝少自便;中国人吃饭喝酒不时要敬酒,请客吃饭,只有一桌人时,大家会不时频频起立干杯;有几桌时,这桌那桌之间相互敬来敬去,敬到一定时候变成相互劝来劝去,最后是灌来灌去;中国人拼命劝酒时,难免伴以高声嚷叫,西方人则不同,他们总是把灯光故意调暗,在宁静中享受温馨。

  西方在非洲殖民数百年,非洲自然承袭了西方的酒文化,一杯威士忌不断加冰可以喝上几个小时。有时候,中国人没有入乡随俗,为了对当地人表示客气,也拼命劝当地人喝茅台、五粮液之类的烈性酒,多数当地人都很习惯。

  

  为什么在非洲的一些中国人会相互告状?

  中国人不像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一样团结,这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一个印象。

  多数中国人在非洲靠开商店谋生,在同一城市开店的中国人,有的会因为竞争关系而大伤和气,甚至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现在,在非洲搞工程的中国公司多了,一个国家往往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为了承揽工程,中国公司不仅与外国公司激烈竞争,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那些在税务、海关、移民、质检等部门工作的非洲人经常需要受理这个中国人举报那个中国人,这个中国公司指控那个中国公司的投诉。令人心寒的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人在路上偶遇,甚至不打招呼寒暄,如见路人一样,虽然都离家万里,但毫无亲切感。

  其实,中国同行之间相互杀价、互挖墙脚,说到底损害的还是中国的整体利益,不仅恶化经营环境,还损害自身形象,得不偿失。

  

  此外,非洲人也期待中国人能更注意形象。

  非洲人已经对一些中国人的不文明现象非常反感。要知道,非洲人原始,但不愚昧;非洲人不富裕,但许多人承袭了白人的传统,如参加公务活动一定是西装革履,再穷再苦,衣服也会烫得整整齐齐,皮鞋擦得锃亮。非洲人朴素,但很讲礼貌,见人都打招呼,哪怕是陌生人,照样满脸笑容地说“你好”、“晚安”。要是遇上熟人,见面时如果戴着帽子,一定会先摘帽子再和你握手。普通人遇到中国人问路,都非常热情。他们这种礼貌程度在国内我确实见得不多。

  但中国人把只跟熟人打招呼的习惯也带到了非洲,当非洲人主动打招呼时,不少中国人无任何反应,久而久之,他们遇到中国人就再也不打招呼了。

  非洲人怎样看待在非中国人,还同中国能否妥善应对在非洲面临的几大矛盾有关,即中国发达国家特征日益突出与发展中国家定位之间的矛盾;大国责任与不干涉内政原则之间的矛盾;硬实力不断发展与软实力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非洲国家总体上欢迎中国崛起,还希望搭上高速发展的“顺风车”,逐步摆脱对西方的依赖,但面对中非实力失衡,一些非洲国家将中国等同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趋于务实,与过去相比亲近感下降,利益摩擦逐渐增多。

  对多数非洲人和中国人来说,两者之间目前毕竟存在地理、语言、传统、文化上的差异,只要这些差异存在,两者之间就会有一些看法和意见。重要的是,中国人在非洲人家门口做事,理所当然要考虑当地人的感受。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