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重庆三峡移民学院军训吗

金秋九月的重庆三峡学院,4375名身着迷彩服的本科新生在田径场上整齐列队,嘹亮的国歌声划破天际。作为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综合性本科院校,这所承载着移民文化精神的高等学府,通过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将"厚德、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在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三支队教官的指导下,新生们不仅锤炼着军姿军容,更在细雨中谱写着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篇章。

一、军训的历史传承

重庆三峡学院的国防教育可追溯至建校初期。1956年成立的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在建制上就参照军事化管理模式,为三峡工程移民地区的教育发展储备师资力量。这种将纪律意识融入办学基因的传统,在199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得到制度化发展,形成了"开学即军训"的育人范式。

2015年承办重庆市高校专家教授运动会时,学校就已展现出将军事素养融入校园文化的特色。当时的1200名学生方阵演练,为后来系统化军训积累了宝贵经验。2023年的军训方案更是创新性地引入武警部队专业教官,实现了从队列训练到战术演练的全面升级。

二、教育目标体系

军训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其目标设定具有多维性。在技能层面,通过单兵战术、战场救护等12项军事科目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国防技能;在精神培育上,土木工程学院闫磊教授提出的"四维育人法",将军训与专业教育结合,培养工程意识。

文学院研究生肖杨帆的军训日记揭示深层价值:"整理内务时的精益求精,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本质相通。"这种将军训日常升华为治学精神的认知转变,印证了张伟校长"将知识融入实践"的教育理念。数据表明,经严格军训的学生群体,其课程出勤率比未参训群体高出17%。

三、实施模式创新

2023年的军训方案体现科学化设计理念。训练周期采用"3+3+8"模式:3天基础队列训练、3天战术技能培训、8学时军事理论教学。遇到阴雨天气时,及时转为室内军史讲座和应急演练,确保160学时训练总量。

重庆三峡移民学院军训吗

工商管理学院推行的"军训+劳动教育"颇具特色。学生在整理内务环节需达到"六线标准",即被子叠成直线、洗漱用品摆成直线等。这种将部队标准与生活教育结合的做法,使宿舍文明达标率提升至93%,相关经验已被市教委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四、社会价值延伸

作为库区移民精神的现代传承,军训承载着特殊使命。武警教官余漾池在动员讲话中强调,要通过军事训练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这种定位与学校"服务库区发展"的办学方向高度契合,2023届毕业生中有26%选择扎根三峡库区基层。

军训期间开展的"老兵故事会"活动,邀请参与过三峡工程建设的退伍军人座谈。土木工程专业新生在聆听135米水位线下的移民搬迁史后,自发组成BIM技术小组,用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化复原老万县码头,该项目已纳入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

五、发展优化路径

针对00后学生特点,军训管理需注入新思维。心理健康中心的数据显示,采用"刚性纪律+柔性关怀"组合策略的连队,学生适应周期缩短40%。建议增加战地心理辅导课程,将抗压训练纳入考核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可借鉴计算机学院的"虚拟军训"平台开发经验。该平台通过VR技术模拟战场环境,使战术训练效率提升35%。未来可探索将军训学分与"第二课堂"成绩单挂钩,建立长效评价机制。

重庆三峡移民学院军训吗

重庆三峡学院的军训实践,本质上是在回答"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当新生代表杨欣悦在结业仪式上喊出"强国有我"的誓言时,这种由外而内的转变,正是军事训练与高等教育的完美共振。建议后续研究可跟踪分析军训成效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长期影响,并加强成教学生的国防教育覆盖,让移民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大价值。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