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移民安置小区现状
铜仁市作为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区域,近年来通过系统化的政策支持和多元化的服务管理,推动移民安置小区在社区治理、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下是其现状的综合分析:
一、社区治理体系完善
1. 基层组织全覆盖
全市144个移民安置点已整合为129个管理单元,新成立党组织148个,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例如,万山区旺家花园安置点成立社区党支部,并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形成“一核多元”服务体系。
2. 网格化管理与矛盾化解
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划分“十联户”单元5400余个,建立群防群治组织132个。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3. 红色物业与交叉任职
推进社区、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交叉任职”,全市已成立业主委员会47个、物业公司38个,打造“红色物业”示范点10个,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
二、就业与经济发展保障
1. 多渠道就业支持
2. 集体经济与收益分配
沿河县将移民项目收益资金的30%作为集体经济收入,70%用于移民扶持。例如,土地坳镇生猪产业项目分红82万元,部分用于监测户救助和基础设施维护。
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优化
1. 居住环境提升
安置小区多选址城市黄金地段,如万山区河坪小区邻近市政主干道和湿地公园,配套学校、医院等设施。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1.24亿元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22个,完善水电路网等设施。
2. 教育医疗配套
旺家花园等安置点引入优质教育资源,解决搬迁子女入学问题;官舟镇野漆根安置点建设“四点半课堂”和多功能警务室,提供全方位社区服务。
3. 法治与安全建设
司法局在安置点开展法治宣传,提升移民法律意识;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和隐患排查,强化安全应急能力。
四、后续扶持与可持续发展
1. 资金管理创新
沿河县建立移民后扶资金安全保障机制,委托国有平台公司统一管理商铺租金和分红收益,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2. 产业发展与项目带动
铜仁市投入6.38亿元实施369个后扶项目,覆盖就业2万余人。例如,沿河县通过食用菌种植、油茶基地等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增收。
3. 政策创新与示范效应
铜仁市“四安家园”建设经验被《中国发展观察》等刊发,并获评“2021民生示范工程”,2023年获省级表彰及1100万元资金奖励。
五、现存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成效显著,铜仁市仍需关注部分安置点的资源盘活、就业稳定性及社区融合度提升。下一步计划加强政策宣传、强化资金监管,并探索“移民后扶”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通过以上措施,铜仁市移民安置小区已从单纯解决住房问题,转向构建可持续的社区生态,成为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