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水库移民搬迁移民了多少人
1. 三门峡水库工程(1956年起)
三门峡水库工程是中国早期大型水利工程之一,80%的库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的大荔、华阴、潼关等县(市)。1956年起,当地居民因水库建设被迫外迁,成为第一代水库移民。搬迁后,部分移民因安置地条件恶劣返迁,引发后续多次再安置问题。
2. 2011-2013年秦岭北麓扶贫移民
针对地质灾害频发和生存条件恶劣的困难群众,渭南市实施《秦岭北麓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3年)》,计划3年完成搬迁。截至2013年,实际完成搬迁2.2万人,涉及临渭、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区)的13个移民社区。
3. 2014年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
陕西省启动首批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涉及渭南高新区和澄城县等6县(区)的17个村,重点安置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移民。试点工作于2015年底完成住房建设和搬迁。
4. 2020年岔峪村整体搬迁(合阳县)
合阳县百良镇徐水社区岔峪村因地质灾害风险实施整体搬迁,作为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之一,75户303人全部迁入仿古式徽派建筑新居,并依托沿黄公路发展生态旅游。
5. 其他移民扶持与搬迁
渭南市水库移民搬迁是一个跨越数十年、涉及多代工程的政策实践。仅明确统计的主要阶段搬迁人数已超过30万人(如三门峡工程28.7万+后续项目数万),若算上返迁安置和长期动态调整,总人数可能更高。当前移民政策已从单纯搬迁转向综合扶持,注重产业发展和美丽家园建设。
上一篇:早期历代移民的辛酸事件
下一篇:移民中介可以移民吗知乎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