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案例

移民安置点消防制度改革

移民安置点消防制度改革是近年来提升基层消防安全水平、保障搬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结合多地政策及实践,改革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责任体系重构

1. 层级化责任划分

  • 县区需统筹消防规划,将消防安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在交工验收中严格把关。
  • 镇(办)负责属地管理,需明确专职消防领导,制定消防制度并保障预算。
  • 村(居)委会需设立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巡查及制定防火公约,并推动志愿消防队伍建设。
  • 行业部门如自然资源、住建、乡村振兴等协同推进,例如住建部门需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和消防设施管理。
  • 2. 多部门联动机制

    通过消防、移民、乡村振兴等部门联合检查,形成隐患整治合力。如黔西南州通过“部门职能优势互补”排查违规占用消防通道、防火分隔等问题。

    二、隐患排查与整改机制

    1. 分阶段推进

    移民安置点消防制度改革

  • 摸底阶段:建立安置点消防设施、管理现状的台账,明确隐患底数。
  • 整改阶段:对消防设施维护、电气线路老化等问题立查立改,并通过“回头看”巩固成效。
  • 总结阶段:提炼经验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如微型消防站标准化建设。
  • 2. 技术标准强化

    引入先进消防技术,如规范充电桩使用、推广智能烟感系统,并推动消防车通道规划审查,确保硬件达标。

    三、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1. 基础设施投入

    部分地区通过专项资金补短板,如黔西南州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2441万元用于消防设施升级。

    2. 应急能力提升

    要求编制灭火救援预案,建立快速指挥调度体系,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升初期火灾处置能力。

    3. 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

    通过网格员宣传、消防知识培训增强居民自救能力,同时加强专职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的实体化运行。

    四、制度保障与创新

    1. 考核与监督

    将消防工作纳入考核,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并通过“四不两直”方式督导整改。

    2. 政策引导

    如贵州省明确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求行业部门“精准施策”解决突出问题。

    五、典型案例与实践

  • 关岭自治县通过政协调研推动充电桩规范管理及消防站维护,强调部门协同与主体责任。
  • 黔西南州“四个强化”模式(部署、联动、督查、资金)成为区域改革样板,有效整合资源提升防控水平。
  • 移民安置点消防制度改革以责任体系重构为核心,通过隐患排查、硬件投入、应急能力提升和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科技应用(如智慧消防系统)和社区自治能力,以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型。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