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庆天角潭工程移民工作
在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市,一座总库容达1.94亿立方米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天角潭水利枢纽正在改写区域水资源格局。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项工程不仅承载着保障儋州及洋浦经济开发区用水安全的重任,更在移民安置工作中书写了新时代的民生答卷。2023年5月10日,儋州垦区移民搬迁安置集中签约活动正式启动,标志着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迈入新阶段。截至2025年3月,西培农场南正东苑、南正西苑及西联南园小区等安置点已完成278户1251人搬迁,配套产业项目同步落地,实现从“移居”到“宜居”的历史性跨越。
一、政策创新激发搬迁动力
针对移民户故土难离的心理特征,儋州市与海南农垦集团创新实施“梯度奖励+精准服务”政策体系。按照签约时间划分三个批次,首批(5月10-12日)签约奖励2万元,第二批(13-17日)1万元,第三批(18-19日)5千元,通过经济杠杆有效调动搬迁积极性。这种阶梯式奖励机制使首日签约率突破40%,5日内累计签约223户,政策激励效果显著。
政策执行中注重人文关怀,设立“移民搬迁服务专班”提供全流程协助。工作人员提前半年开展入户调查,组织移民实地考察安置房,同步解决青苗补偿款发放等历史遗留问题。如移民户陈瑞华在搬迁动员初期因橡胶林补偿款延迟4个月到账产生顾虑,经专项工作组协调后,补偿资金3日内完成划拨,彻底消除搬迁阻力。
二、安居工程打造宜居样本
安置房建设坚持“产城融合”理念,规划建设西联南园小区、西培南正东苑和南正西苑三大社区。其中西联南园小区占地95.07亩,建设173套安置房,提供56-168㎡五种户型;西培安置区总用地187.1亩,建设350套独栋双拼住宅,配套建设医院、学校、商业综合体等设施,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住房分配实行“人口+需求”双轨制,五口之家可获140㎡住宅,移民户朱仕豪在签约当天即完成选房。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密度控制在20%以下,绿地率达40%,同步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搬迁户谢国位感慨:“从瓦房搬进二层小楼,生活品质实现质的飞跃”。
三、产业扶持铺就致富路径
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海垦集团投入200万元专项培训资金,开展电工、家政、现代农业等16期技能培训。移民符训华通过电工培训取得职业资格,月收入提升至4500元;其妻子参加槟榔种植培训后,家庭年收入增加2万元。截至2025年初,已有515人次完成技能升级,68名移民干部赴云南、湖北考察产业安置经验。
产业布局上重点推进“一基地两中心”建设:25.39亩的移民生活配套中心集电商物流、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万亩天角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智慧农业,优先吸纳移民就业。同步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利用安置区毗邻北部湾大道的区位优势,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四、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
工程指挥部成立23个“党员突击队”,在汛期施工、移民动员等关键环节发挥先锋作用。2022年主汛期来临前,红旗班组党员李吉鹏带领团队昼夜奋战,1个月内将主坝高程提升5米,确保下游安全。这种“插在工地上”的工作模式,成为攻克技术难关的精神支柱。
通过党建共建机制,项目方与周边村镇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2024年插秧季,工程临时党支部采纳峨蔓镇农户建议,暂停施工1个月,安装5台抽水泵保障2万亩农田灌溉,虽增加成本50万元,但赢得群众广泛支持。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决策思维,为重大工程与地方发展找到共赢平衡点。
天角潭移民工作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提供了“海南样本”。其核心经验体现在:梯度奖励政策破解搬迁阻力、高标准安居工程夯实民生基础、全产业链扶持激活发展动能、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合力。未来需持续跟踪移民生活状况,深化党建与产业融合机制,探索数字化移民管理平台建设。建议学术界加强移民社会适应、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为完善国家移民安置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1] 儋州垦区移民搬迁集中签约活动纪实(儋州市官网,2023)
- [2] 网易新闻关于奖励政策即时兑现的报道(2023)
- [12][30] 儋州融媒体中心移民乔迁专题报道(2025)
- [16] 新海南客户端党建促移民工作深度报道(2023)
- [21] 海南农垦集团移民技能培训成果公报(2025)
- [38][61] 儋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安置房建设批前公示(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