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淳安大墅胡家山移民
一、历史背景与移民规模
20世纪50年代,为支持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后形成千岛湖),浙江淳安县经历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水电移民,总计约30万人迁离故土。移民工作自1956年启动,持续至1970年,涉及49个乡镇、1377个自然村,淹没耕地30余万亩及两座县城。移民口号“早蓄水、早发电,多带新思想,少带旧物资”体现了当时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
二、胡家山移民的安置情况
1. 安徽绩溪的安置
在迁往外省的移民中,安徽省绩溪县是重要接收地之一。1956年至1970年间,共有1842名淳安人迁入绩溪,主要分散于临溪、瀛洲、华阳等乡镇。例如:
2. 其他地区的安置
除安徽外,淳安移民还迁至江西、浙江本省及青海、新疆等地。例如江西德兴市立新村、浙江常山县二都桥村等均成为创业标杆。
三、移民的贡献与精神
1. 经济与社会影响
移民群体以“特别能吃苦、能忍耐、能奉献”的精神融入当地。例如:
2. 政策支持与后续发展
近年来,部分移民后代通过户籍回迁政策(如2025年实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重返原籍,参与乡村振兴。浙江淳安本地推出“迎青”政策吸引青年回流,提供购房补助和就业支持。
四、地名可能的混淆说明
要求中多次提及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胡家山水库移民安置区”,但该项目为2022年后期的美丽家园建设项目,与浙江淳安无直接关联。用户提到的“大墅胡家山”可能涉及地理混淆,建议进一步核实具体区域。
淳安移民是国家早期重大工程的历史见证,其迁徙轨迹与后续发展体现了集体奉献与个体奋斗的结合。如需更详细的家族或区域移民史,建议结合地方志或户籍档案进一步追溯。
上一篇:早期历代移民的辛酸事件
下一篇:移民中介可以移民吗知乎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