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读完书找工作容易吗?网友分享亲身经历
今年8月,我和在一起一年半的男友结婚了,我们都是港漂,分享总结一些我俩找工作的经历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先说说老公的情况吧,一口流利的粤语,土木工程系,学历是硬得不能再硬了,美国土木专业排名第一的本科毕业,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直接进入香港最大的土木咨询公司(外企)工作,工作两年,月薪30K左右,工作时间朝九晚七。
我呢,天津美术学院毕业,来香港城市大学读了新媒体文化硕士,毕业后在TVB工作了三个月,辞职做了对外汉语教师两个月,然后就去了香港友邦,工作五个月,现在月薪100K+左右(是的就是我老公的几倍),工作时间自由。
其实在香港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高中毕业直接来香港读本科,或是通过内地大学和香港本地大学交换计划来港就读的本科应届毕业生,简称“香港本科党”。这些人因为本身在香港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所以英语和粤语都OK的,所以毕业之后找工作什么的完全没有问题,和香港本地人无异。
第二类,就是“海外留学党”,“海外留学党”本身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英国大学毕业的”,一种是“不是英国大学毕业的”,前者会更有优势一些,认可度也比较高。两者都需要“Work Visa”,也就是工作签证,所以如果本身有工作经验的话,就业会比较有优势一些(我老公就是这一类)。
第三类,就是像我这样的“IANG党”了,直接来港就读硕士的毕业生,IANG党找工作是相对最困难的,因为客观事实摆在那里,你需要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IANG毕业后有一年时间找工作),克服语言障碍,完成学业,找到工作,这就需要你有相对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还有就是要注意你选择工作的次数是有限的。但是总体而言,找工作的难度不大,IANG也是全世界最好用最自由的签证了,没有之一。只要求两点,一,续签证的那一刻有工作;二,公司给开证明,这份工作最低工资有一万以上,理由随便写点需要普通话人才,基本就都能过。然后第一次续就是两年有效,中间换多少次工作都无所谓。
So,这就是香港应届毕业生的基本类别,然后我们看看就业类型的分布和收入,
第一大类,肯定是金融业,这里的金融指的是正儿八经商学院毕业的,专业可能是会计,精算,数学,市场营销等等。目标一般都是,四大,投行,银行等等。这类行业本身的流动性挺强,需求也大,当然供给也高,总体而言就是一片红海,每年都在裁员,但是没听说身边哪个大陆朋友会被裁掉的(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比较优秀的缘故吧,哈哈哈),压力大小取决于工作的性质。很多人可能做着做着自己就离职或跳槽了,这在金融圈都很普遍,不用多说。
第二大类,就是保险业了。相信最近香港的保险火爆程度内地也是有所耳闻吧。是的现在这行就是处于一个极速上升的趋势,面向内地,春暖花开。工资待遇水平远远高于其它行业。门槛很低,求贤若渴,对专业出身没有要求,我们团队里就有香港大学法律系本科,某省状元或者像沃顿商学院毕业这样的大牛,也有像我数字媒体的传媒毕业生等等等,只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不安于现状,用于尝试,敢于挑战自我,勤奋,选择保险业就是踏上了致富的快速路。
第三类,专业人士。集中在几个比较固定的传统行业,教育,土木工程,广告业,房地产等,但是不包括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这两个全世界都抢着要的人才在香港的起薪和待遇却低得令人发指。)特点是需求和产出都比较少,基本上一个萝卜一个坑。起薪属于中等水平,每天上下班基本定时,偶尔要加班,少几率要熬夜。月工资不高但是还行,基本每年两次的出国旅游,去个日本,台湾,东南亚没问题,欧美有点吃力,行业上升空间有限,增长模式固定,省点花的话,三十岁在香港攒个首期没有问题,最典型的中产。
第四类,夕阳产业,是的正正说的是传媒业还有奢侈品行业。比如报社,杂志,电影,电视等。起薪很低,上升空间几乎为0,亚视还倒闭了,除非真的有兴趣,建议还是不要选择这样的行业。举个很简单的栗子,之前抱着情怀进入TVB工作,每天上班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到凌晨四点,每天上班被骂得狗血淋头,回到家吐得一塌糊涂,上升空间就是六七年后熬到导演,工资从一万升到两万,工作时间一样,这样的生活我完全看不到希望,所以我后来就辞职了,两三个月之后加入友邦,我还是那个我,但是工资已经涨到100K一个月或者200K一个月了,每天工作时间还完全自由。
总之,在香港找工作难度并不是很大,香港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有的人认为这里的房价贵得离谱,不想久留,有的人却认为正是因为香港是个“精英”城市,只有最顶尖的人才,才能在高房价前应对自如,在这里活得自在,活出精彩,祝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如果有兴趣聊聊的话,欢迎私信交流~~:)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