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移民父母在美打拼把孩子送回中国抚养 团聚后相处难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许多新移民家长为了家里的“卫星宝宝”,都急着想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郑女士在一场亲子讲座上说,“我希望学会如何和孩子交流,我想更了解他。”
郑女士表示,几年前因为被倒会,家中积蓄付诸流水,经济压力很大,因此她必须外出工作分担丈夫的重担,再加上在国内的公婆要求她将孩子送回去,“他们说在国内没事做,要我送孩子回去陪陪他们。”
但过了几年把孩子接回来,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总是畏畏缩缩,不愿意表露情感。郑女士说,“儿子接回来后,天天晚上一个人偷偷哭,吃到不喜欢的东西也哭,问他怎么了却不肯说。”
一位陈女士说,当年因为怀了二胎,因无暇照顾,便有几个月大的大女儿送回中国由爷爷奶奶照顾,五岁时才接回来;但女儿刚回来时,“我发现她反应很慢,不如弟弟聪明,过一段时间才慢慢好转。”
另一位林女士表示,怀孕时她曾考虑要不要将孩子送回去,“身边的人全劝我说送回去好,我也就听了。”但几年后,她把女儿接回美国,才惊觉女儿却完全不会说国语。
“叫她拿个纸巾,却站在纸巾面前完全不动,后面才知道她不知道什么是纸巾。”更严重的是女儿和父母间的情感疏离;“她和我完全不亲近,我对她陌生感,但另一个一直带在身边的孩子,却总是黏着我。”
黄女士的儿子也是卫星宝宝,她说,儿子非常缺乏耐心,有一次她要和儿子外出,儿子却因为鞋子穿不进去而独自人躲在屋里生闷气不吭声;“他在那里跺了半个小时的脚,却不愿意开口叫妈妈帮忙”。
纽约布鲁克林的张老师曾在中国做过幼儿教师,她说,自己舞蹈教室的孩子多数曾经被送回国抚养,他们和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不一样,对人常有着防备心理,面对陌生人也会畏畏缩缩。
张谢润也说,部分华人移民小区的居住环境不佳,多数孩子和父母挤在一个小房间内,家长又怕吵到分租的邻居,让卫星宝宝的个性更退缩。“有一次我去一对双胞胎家里,妈妈一回来,两个孩子立即安安静静坐在房间角落,不敢说话,这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健康。”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