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香港贵族学校白人学生减少,因被内地生“挤出”
几代人以来,香港多数的私立国际学校都曾是专门为富有的西方外籍人士子女提供教育。现如今,这些“贵族学校”招收的学生群体正在发生变化,学校也不再只是白人孩子的天下。
《纽约时报》22日报道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地家庭越来越富裕,使得这些昔日“贵族学校”的入学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带来的入学费用不断攀升。这也使得香港学费相对便宜的公立学校正在迎来变化,不断有更多的外国学生在此就读。
该报指出,难以承担“贵族学校”学费是选择公立学校的一个理由,此外也有家长认为接受中文教育也很重要。
白人学生在港就读公立学校攀新高。
《纽约时报》22日报道称,香港私立国际学校的入学竞争如今日趋激烈,越来越多家庭富有的内地学生涌入,有的入学费用甚至已经超100万美元,正成为世界上学费最贵的私立学校之一。
2017年,香港的私立国际学校学生中,香港学生与内地学生比例占了总数的1/4。
香港私立国际学校的课程通常是仿照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课程设置。“这里的私立学校非常昂贵,我们家有一对双胞胎,”谈到私立国际学校时,两个6岁孩子的父亲、英国人詹姆斯·朗西曼(James Runciman)说:“我们负担不起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的费用。”
《纽约时报》称,下个月就是开学季,将会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白人学生出现在公立学校。
报道援引香港教育局的数据显示,去年,香港公立学校招收了818名白人学生。这一数字虽然只占了公立学校学生人数的一小部分,但这表明白人学生在香港公立学校就读的比例从2013年起增长了44%,2013年这一数字是556名。
香港教育大学课程改革专业教授罗伯特·亚当森(Robert Adamson)表示,白人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公立学校就读,是由于正在受到家庭逐渐富有的内地学生的压力。
亚当森说:“内地学生对香港国际学校的需求旺盛,近年来学费大幅上涨,”“因此,属于这些国际学校传统生源的白人学生入学变得困难,转而寻求去当地(公立)学校就读。”
外籍家长待遇下降,私立学校学费上涨压力大
《纽约时报》称,1997年香港回归,长期以来其一直被视为亚洲卓越的金融中心。数十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几家银行都以优厚的外派合同将这些西方雇员送到香港工作,他们曾经不愁住房与学费。但如今,中国已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意味着大量内地银行涌入香港,行业的竞争带来的是自己待遇的相对下降。
1997年后,移居海外的白人数量曾有所下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许多外国人来到香港工作,香港的白人数量却在过去十年间有所增加。从2006年到2016年,香港的白人居民增加了60%,36384人增至58209人。这些白人大多数来自包括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
《纽约时报》称,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企业给予他们雇员的外派待遇出现下降。生活在香港的白人群体也不再仅仅是富有的银行家,他们还有的是小企业主、科技初创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者咖啡店里的咖啡师等等。
在香港工作生活的美国人杰奎琳·科恩(Jacqueline Cohen)说,如今,“许多中低层管理人员在被派到这里工作时,得到的福利待遇并不算好。”
科恩本人在脸书上组织了一个家长群,群成员的子女都在香港的公立学校读书。
选择让孩子上公立学校,一方面是受到待遇下降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私立国际学校学费不断上涨。
外国学生曾经占了香港私立国际学校学生比例的100%,而如今,许多国际学校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的是香港本地孩子或内地学生。
据《纽约时报》报道,国际学校的学费一般每年每人可能超过4.2万美元,在最有名也更昂贵的学校,这一数字甚至会超过100万美元。
“接受中文教育能更好地融入香港”
难以承担高昂学费才选择公立学校,也有家长认为原因其实并不限于此。
香港公立学校的学生在正常的课堂上被要求使用广东话和英语,同时还要学习普通话。
《纽约时报》称,对许多白人家长来说,中文教育也是让孩子上公立学校的另一个理由,这样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融入香港这座城市的机会。
“我们有意识地让孩子上粤语学校,”科恩说。她的两个孩子分别是11岁和12岁,她认为,“要成为香港的正式成员,必须要懂中文懂粤语。”
另一位双胞胎母亲、朗西曼的妻子、智利人凯瑟琳·费雷拉(Katherine Ferreira)说:“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所以我认为这是(他们)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好机会,”“如果他们想学一门新语言,现在就是时候。”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