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9岁小学生的作文,让我看到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时弊
近期,一名9岁的小学生的作文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名小学生来自洛阳国际学校三年级,他写下了名为《爸爸,我想对你说》的作文。语文老师看到这篇作文后,深受感动,还将其拍照分享到了微博上。
这篇作文里,饱含了孩子对于父亲每日沉迷手机的无奈,这也让他缺少了来自父亲的关爱。在作文中他写道“爸爸,我想要的不是满屋子的零食;也不是最高级的手机;更不是特别高级的玩具。我想要的只是您能放下手机跟我一起玩,那才是我感觉天下一生最开心的事。爸爸只要您能发下手机,我愿意用东西来换,哪怕是我的生命。我爱您,我的爸爸。”
虽然这段话,十分朴素,但无一处不流露出了孩子对于来自父亲的关心的渴求。
其实,这种渴求深深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
在2018年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有温暖的家”被学生认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在他们的观念里,都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温暖的家”,而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9.3%和49.4%,远远高于其他价值追求的选项。
这表明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将家庭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这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温暖家庭的期望和依赖。
而在调查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时,发现“父母”这一选项被排在了第一位。四年级小学生最崇敬的榜样的前三位依次为“父母”“老师”和“科学家”,选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25.8%、22.5%、14.2%。八年级中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中前三位依次为“父母”“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和“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选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29.1%、14.6%、12.1%。
这又表明孩子对父母普遍持有积极的认可和敬爱态度,这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毕竟榜样做的事,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认知,也会影响其三观的形成,孩子还甚至有可能其模仿榜样做的事。
但在亲子沟通方面,却有超过两成的学生认为家长表现有待提升。
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我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
这也反映出像前文提到的9岁小学生的爸爸一样的父母还有很多,他们同样每日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从而让孩子能够接受的来自父母的关心越来越少。长此循环下去,孩子的内心也会越来越封闭。
相比国内父母,国外的父母会更主动地进入孩子的生活,贴近他们的心灵,进行灵魂深度的交流。
国外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玩耍,享受欢乐时光。也会对他们进行很深度的教育,不单单只是让他们每天吃好喝好。
在美国,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大多数父母都会直接参与到孩子的玩耍之中,陪着孩子一起欢乐。这种现象在公园或者游乐园极其普遍,能经常看到孩子和父母宛如朋友一般。
但我国的父母则很少会如此亲近孩子,基本每次都是让孩子自己玩,或者给他们电子产品,让他们自己去玩。而这样的方式,也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
另外,美国的父母也会积极地鼓励孩子进行大胆的尝试,比如如果孩子在手工课上被老师规定做一个小蜜蜂,但孩子却做了一个机器人,父母会觉得他的孩子很棒,因为他们的孩子敢于创新,而不是循规蹈矩。
而中国大多数的父母却只会一味地认为孩子只需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就好,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做法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会让孩子对创新产生畏惧,因为在他看来,他的任何和老师以及父母不同的想法都很难得到承认。
当然,这并不是提倡我们就要对孩子不进行约束,放任其我行我素。国外的许多父母也会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行为规范。
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社会氛围极其压抑,家庭阶级观念严重,家庭分工也不合理。但日本家庭的可取之处在于父母重视礼仪教育。每次孩子出门都会跟父母说“我走了”,回家的时候也会说“我回来了”。虽然这显得有些繁琐,但也让孩子的行踪得到了有效的确认。
除此之外,日本家庭让孩子从小养成的各种礼仪,也会间接地提升他们的各种素质。在每一年联合国公布公布的全球各国素质水平排名里,日本已经多年排在第一。
而西方国家的父母也同样会给孩子进行行为规范,像英国父母从孩子出生就会建立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无论是吃饭或者睡觉,都有着一致而重复的章程。比如婴幼儿睡前章程包括洗澡,刷牙,讲故事然后自主入睡等。
但在我们国家,叛逆的孩子数不胜数。而这都源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或者不闻不问,这也导致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极致不到位,让其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像至今为止一直被我们广为流传的表情包“真香”里的主人公王境泽,曾经也是中国叛逆孩子里的一个代表。
在参加《变形计》之前,他对于关心他的人,都是用怒吼回应,学校对他来说就是垃圾,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大闹校长室,这些行为换来的是几次被劝退。
可以说,在目前的我国,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
而这也说到底,终究都还是中国父母的责任,前新东方CEO俞敏洪也曾表示,中国孩子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家长的问题。
可以说,我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还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毕竟教育是绝对不能有失的投资,哪怕走错一步,就很容易毁掉孩子的一生。
在我看来,中国父母甚至可以试着移居海外,试着去近距离感受国外父母的教育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去接收他们在教育孩子方式上值得借鉴的点。并且,在社会教育上,国外也有着更大的优势,何乐而不为呢?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