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卖房送独生女留学十年,女儿却要嫁老外不回国
看了一则新闻很有感触,新闻中提到国内一对夫妇在10年前送独生女儿到美国留学,这个女儿还是她父亲老来得女。出国留学的原因是,女儿高考没有完全发挥好,未考上喜欢的国内名牌大学,于是想到国外读书。夫妇俩疼爱女儿,为了给她凑够留学费用,把家中110平方米的房子卖了,换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两房,女儿到国外留学是全自费的,每年大约花费30万元。
夫妇俩曾留着眼泪在机场送别女儿,随后的日子又异常思念女儿,“很害怕她离开我”、“从女儿离开家门时,我就像掉了魂似的。女儿在美国留学的第三年,夫妇俩去探亲,了解孩子的海外生活后,告诉女儿“不能找外国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给外国人,毕业后要回国内工作。”
但2015年年底,女儿却通过电话告诉父母,她要留在国外工作,并且要和外国男友结婚。父亲当时气得把盘子摔碎在地板上,一年来一直劝女儿回国,甚至拿“断绝父女关系”要挟,但效果不大,最近矛盾激化,已经有一段时间互不联系。这让父亲觉得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决定就是送女儿到国外上学,感觉辛辛苦苦几十年,为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
父亲看女儿儿时的照片
父亲称自己不是老古板,反对女儿留在国外和嫁给外国人,一是因为文化差异,二是为老两口的老年生活考虑。他认为自己和老伴根本不具备在美国生活的条件和技能,也生活不习惯,现在非常发愁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由于目前国内居民前往海外留学、移民的人数增多,这对夫妇遭遇的苦恼肯定不是个例。少数有远虑的人看清楚了极可能发生的骨肉分离这一点,谨慎对待子女或个人的留学和移民问题,但更多人前赴后继走上留学和移民之路。到海外生活本身并没什么问题,它可以展现给你一个新世界,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也不是你所有的亲友都可以承受。
新闻中提到的夫妇俩,很明显对自己的孩子有强烈依附和掌控心理。纪伯伦的这首诗很多人都熟悉了,“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但是一旦当了父母,真要面对与子女的长期分离,清醒面对孩子们渐行渐远的背影,需要父母有足够强大的心。
新闻中提到的夫妇也许真不该当初送独生女留学,不是说孩子到海外留学不好,而是他们自身的性格不适合与子女长期分离。有的父母生活重心就放在了子女身上,如果失去这个重心,他们的生活就马上不平衡。我们可以劝他们学会放手,找回自我,但对于当事人来讲却很难,很大程度因为性格原因,也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离开了对方就没有寄托感。有人若有类似性格,最好在子女留学前,慎重考虑清楚,否则留学就留出了后患。
如果留学已经发生,关于孩子是否回国的问题,不该是父母与孩子争执的焦点,因为争执只能徒增双方的烦恼。如果孩子真听了父母的话,放弃在国外生活的梦想,回国发展,日后若有不顺利,对父母肯定心生怨言,脾气坏的会和父母吵架,脾气好的也许憋在心里,但终归活得不愉快,哪个父母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子过得不好呢?
也许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回国会对双方有利,但这仅仅是个人期望,不是百分之百肯定的事情。从养老这点考虑,孩子回国发展,是否还一定要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城市,并且居住近一些?如果这样,父母随了心愿,但孩子的世界和人生,就这样被人指手画脚地决定了么?
孩子长大,终归要走自己的路,无论前方是鲜花还是荆棘,都要让他们有权利和自由亲身经历,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他们决定留在国外,为生活打拼是他们的自由,打拼不顺利想要再回国发展,思念父母想回去照顾老人,是他们自己的决定,而不是被人告诉该怎么做怎么做。
子女和父母眼中的老外结婚,如果是真爱,父母就该祝福他们的选择。的确会有文化差异,会有矛盾,但这种婚姻矛盾其实很普遍,即使你找个华人结婚,两口子过日子照旧会有分歧。子女的生活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又没有杀人又没有放火,父母们一定要管那么多么?现在自我意识渐强的子女多数不会听你的,何必自寻烦恼。
说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养孩子呢?养儿防老也许真是过时,羁绊了孩子,也羁绊了自己。笔者很认可一名网友评论的话:“社会在进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进步,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尊重、理解、支持他们的选择。养儿不为防老,而是感谢他们重现了当年我们懵懂无知的成长时光”。
是的,每当笔者看着自家的一对年幼儿女,长着和爹妈越来越象的眉眼,有着类似我们的坏习惯好品格,做着我们小时候喜欢的事情,就对岁月的流逝,容颜的老去,少了些遗憾,多了些欣慰。即使清楚知道当一对熊孩子的妈妈不轻松,却丝毫不后悔,即使明白将来他们终将离开,过自己的人生,也真心希望自己怀着失落感还要祝福子女,而现在呢,要学会格外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光。
做父母的要让孩子走自己的路,那么做子女的,又该如何做一名既追求个人梦想,又不愧对父母的人呢?的确,有的时候就算子女有心,但客观现实让我们无法做得完美,留有很多遗憾。就像加拿大的许多华裔移民,为了生活在异乡打拼,为了孩子年年操劳奔忙,无法细心照顾留守在国内的父母。
他们心中大多数都充满了遗憾和愧疚,那就尽自己所能弥补吧,平时多和老人通通电话,聊聊天,多关心下他们的生活,也利用假期多回国探望。有条件的话把父母接到海外看看,不要因为老人生活习惯不同,对他们不停指责,不要因为他们的唠里唠叨不耐烦,也许你老了也是这个模样,谁又能永远跟得上时代呢?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肯在沟之间搭个小桥。
让笔者心痛的现实是,一些在海外留学、移民的华人太关注自家小日子,忘记对养育自己长大的父母感恩,只知道向他们索取,并且认为理所应当。网友提到一个单亲妈妈省吃俭用,辛苦站柜台售货,供女儿到国外留学。女儿却在外面和同学攀比,喜欢奢侈品,妈妈一说她,女儿就回嘴“你再说我,我就不回来了。”我看这位妈妈真该立即断供,治治女儿那理所应当要钱的想法,理解下生活不易。
另一对国内夫妇,决定移民海外,打算在那里买房,自己的钱不够,于是向父母要钱付房子的首付。他们的父母英语不好,未来也不想到海外居住,后悔把孩子培养得优秀,(大概只有“优秀”的人野心才大,老想到国外看世界,但如此优秀法让人无法苟同),还担心自己日后生病无人照顾。
对这些不知道感恩,却知道索取的子女,笔者很想说,父母并不欠你的,就象你并不属于父母一样。父母不该指挥子女走哪条路,而子女在追求梦想的时候,也不要想当然啃老啃得没完没了。路是你自己选择走的,资金来源当然需要自己出。
真正的子女在沉浸于个人幸福生活的时候,应该腾出时间想想那些因为爱放了手,让你自由行走的父母。他们一年又一年老去,需要和你聊聊天,有时候也需要你的贴心照顾,不要让奉献爱心的父母寒了心。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