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国家

25岁移二代发文控诉华人父母:窒息管控不是爱!中国式育儿有多累?

  “我很爱我的父母,但是他们强烈的控制欲却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觉得他们作为移民,对自己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女孩子。”

  “他们的霸道和过度保护,让我成为了一个害羞内向,并且孤独的人。”

  “我很想拥有朋友,但是我却不知道该如何维持一份长久的友情。”

  在Facebook一个名叫Subtle Asian Traits的小组上,一位澳大利亚华裔女孩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发帖人叫Karen,典型的移二代。父母都是从中国移民到澳洲的华人,Karen从小接受的却是西式教育,与父母的中式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子女与父母不可避免之间的隔阂出现在Karen身上,这让她感到很无助,最终决定通过网络为自己发声。

  

  Subtle Asian Traits上聚集了150多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其中大部分都是亚裔,因此对于Karen的遭遇,很多人都深有感触。这篇帖子发出以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移民是一项需要耗费时间、精力、财力的大工程,相比较辛苦付出的父母辈的第一代移民,移二代们可以说是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可以享用优渥的物质条件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同龄人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却因为无法忍受父母的过度保护和约束,在网络上与陌生人控诉自己的双亲,这样的行为不免让国内有些家长心凉,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吃力不讨好。

  不过,Karen后续的发帖却给大家还原了更真实、具体的遭遇:13岁的时候,父母会检查她的私人邮箱,删除了几百封邮件,并且严查每一个和她有密切接触的人;15岁的时候,妈妈强制要求Karen过马路的时候要牵着她的手;毕业参加工作后,父母设置了门禁,要求Karen每天必须要在9点之前回到家里,每次出门之前,妈妈都会跟她说,“如果你不在9点前回家,我就会打电话报警”……

  Karen还提到了其他兄弟姐妹,大哥已经30岁了,却从来没有工作过,每天都宅在家里打游戏,啃老,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巨婴。

  27岁的二哥因为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好,早早就被父母放弃培养了,和他们的关系很淡。二哥16岁就离开家出去工作了,现在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金融分析师,事业蒸蒸日上。

  妹妹是家里年纪最小的孩子,却早已熟稔怎么通过跟父母说谎来换取一些自由,这是因为她已经知道父母是怎么对待哥哥姐姐们的,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怎么说好话讨好父母。

  而Karen自己是在25岁的时候,为了摆脱父母的控制,终于从家里搬了出来。也是那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就像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新生儿”。

  

  Karen在帖子上说,“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融入社会,与他人相处。”

  很快,就有亚裔给她留言回复,讲述自己的相似经历,大家在网上抱团取暖。

  Subtle Asian Traits小组最初是由9个澳洲华裔高中生创建的,他们本来是在里面分享一些调侃或吐槽亚裔微妙特质的段子,却没想到短短三个月竟然吸引了100多万人加入,这些成员主要是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华裔移二代。

  小组最热门的话题是“中国父母”,吐槽得最多的是中国父母严厉霸道、过度保护、不尊重子女隐私等。

  大家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也难怪有网友在帖子下给Karen留言:“我的父母跟你父母一样,非常的霸道严格,在他们的压迫下,我甚至喘不上气来。”

  还有网友吐槽中国父母虽然已经移民到国外,但骨子里还是没有改变东方思维,传统、拘谨、循规蹈矩、抑制孩子的天性发展等,因为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孩子们长大以后难以融入社会。个别华裔甚至直言讨厌自己的亚洲面孔,如果能选择,不想当中国人……

  

  从这类偏激的言论足以窥见移二代们和中国式父母的亲子关系并不好,而导致亲子关系恶劣的最大原因还是要归结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比如在一个聚集了华人妇女的论坛上,经常看到有华人父母发帖倾诉烦恼,“该如何打消女儿高中谈恋爱的想法”、“该不该让孩子去参加睡衣派对”等。在这些父母的传统认知里,早恋是万万不可以的,太影响学习,穿睡衣去参加party是不得体的,甚至孩子们过西方的节日都觉得是文化入侵。

  父母的本意是好的,出发点肯定是为了孩子好,然而,结果却是顾虑得越多,与子女的矛盾也越深,中国式育儿,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那么,华人父母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相处呢?

  对于这个问题,来自新西兰的华人妈妈Sharon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她是2000年移民到新西兰的,生下了儿子Tim。为了让儿子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Sharon多年来一直努力工作。同时,Sharon也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她认为,移民海外的华人家庭,需要为亲子关系付出更多。而秘诀就是:在中式与西化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Sharon认为,家长既要培养孩子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要以开放的态度面对西方文化,跟孩子共同进步。而且,华人父母也应该摒弃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跟学校和老师积极沟通,平时多跟孩子以及孩子朋友的家长多交流,家长应该跟孩子做朋友。

  英国爱丁堡大学曾对2000人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研究追踪,结果发现:小时候得到父母更多温暖和关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幸福,对自己的生活也感到更加满意;而那些小时候被父母施加了更高心理控制的孩子,从小到大的心理健康水平则要更差。

  另外,有心理学家也注意到,家长的控制欲如果过强,很容易对孩子的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与痛失至亲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明白一点,对孩子最好的爱应该是关心与同理心并存,而不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为你好”,以至于让爱变成了束缚、捆绑,既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对自己来说也无异于徒劳。

  同时,子女也应该对父母多一些包容,有问题及时沟通商量,永远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冷暴力或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对父母进行“报复”。

  亲子关系一直是很多父母和孩子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具有文化冲突的移民家庭来说,更是面临不小的挑战,但这也是一门人生必修课,需要父母与孩子双方共同的努力。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