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勤奋又努力,为何赢不来尊重?
就在不久前,美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组关于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率的数据,中国人的劳动参与率达到76%,也就是说,只有24%的人在家里无所事事,这些人里面还包括老人、孩子和学生。
相比之下,美国只有65%,日本只有58%,而印度的劳动参与率仅有55%,也就是差不多一半的国民没有参与工作。
中国赫然位列世界第一,劳动总量世界第一,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
这让一位留学中国的老外惊呼:“可怕的76%的劳动参与率,你们中国人就不需要休息的吗?”
<<1>>
-中国人的奋斗目标是病态的-
这组数据在告诉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
勤奋、吃苦、耐劳,这无疑是大部分华人的标签,也是一种优势,因此即使遍布世界各地,华人想要生存都不是难题。然而,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个明明看似优良的品质,为何却换不来尊重呢?
原因就在于:华人勤奋的动力是病态的,“发财致富”是华人勤奋的目标,而知识、创造、公正、关爱等永恒性价值的追求却被忽略了。
在不少外国人眼里,这样的目标是肤浅的,这就使得一些外国人对华人持有偏见,导致华人群体在许多的社会环境中都被边缘群化,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分析。
<<2>>
-华人勤奋的目标
揭露出了神经症人格-
汉文化曾经也对公正、爱、真理、信仰等永恒价值有着强烈兴趣,但随着时代发展神秘地消失了,如今的我们开始陷入一个急功近利、全民焦虑的现实环境里,汉文化的人生动力也转而指向财富、权利和威望,用俗话来说就是“升官,发财”。
人类普遍对精神意义的追求高于物质,所以中国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东西放在人类文化的视野里,却是非常狭窄的。
卡伦.霍妮在她的书《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提到:人性、人的各种倾向和追求、人所受到的压抑和挫折、人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乃至什么是正常人格、什么是病态人格的标准,所有这一切都因文化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这告诉我们汉文化这种对金钱,权力,威望的向往,揭露的是中国人的神经症人格。
<<3>>
-华人勤奋却难得尊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这里-
什么是神经症人格?它表现在四个方向,分别是:爱的控制、金钱,权力,威望。而我们发现,这四个方向恰恰就是中国人勤奋奋斗的目标。就拿爱的控制来说,最能让人马上联想到的就是中国式亲子关系。
中国家长的心态,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因此他们终身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规划孩子的衣食住行,规划孩子的未来,进行全方面的控制。
前阵子引起广泛关注的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写下15000余字的控诉信,便是中国式教育的产物。
引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老师对学生或者老板对员工,总之是上位对下位的都有一种“我这是为你好”的特别直接的思维模式,喜欢用爱的名义来控制他人。
卡伦.霍妮还说到,选择不同的动作方向与人的焦虑来源有关:寻求“爱的控制”的人,往往是缺乏爱;追求金钱的人,是因贫困贫乏在他们心里留下烙印;追求权力的人,内心充满了无助感;而追求威望的人,则有过受羞辱的经历。
可以说,华人终身都在勤奋地摆脱焦虑,在这样的条件下,那些精神性的目标,比如探寻真理、追求正义、实践良知、传播爱等精神性追求就很少汉文化中出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人是普遍的神经症患者,其人生奋斗的目标无法指向创造性和道德感。这是华人虽然勤奋却难以得到尊重的重要原因。
<<4>>
-从汉文化里分析神经症人格-
那么,汉文化这种普遍性的神经症人格是如何产生的呢?
原因在于汉文化缺乏“爱”这个极其重要的情感内核。自古以来,汉文化就缺乏爱的教育。儒家文化强调的是等级尊卑,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道家哲学的核心,体现在其对自然的崇尚,主张自然无为的天道观,也不强调爱。
从近代来,我们强调的是崛起和对抗,是仇恨式教育。而现代,父母把孩子的成绩作为炫耀的资本,学校教育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孩子分为“优秀生与差生”,营造出恐惧感和羞辱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去哪里获得爱呢?怎么可能获得心理健康呢?所以,我们内心普遍性的充满了敌意。
“敌意”是神经症人格形成的关键原因,内心有敌意的人为了摆脱“敌意”,就会感到焦虑,而“爱的控制、权力、财富、威望”这四个方向就是神经症患者释放焦虑的途径,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人生奋斗的目标,无法超越这四个方向,那么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此人是一个被焦虑所控制的神经症人格患者。
<<5>>
-塑造健康人格
再谈文化创造-
现在,我们应该更能理解华人为何勤奋又努力,却赢不来尊重了。的确,想要得到尊重,首先要求这一个人只有具有健康的人格。因为我们不能否认,出门在外时,个体的一言一行代表的就是国家形象。因此,一个国家想要具有文化上的创造力,就要求每个人都具有使命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当下的中国人急于在文化上进行输出,输出价值观和文化精神产品,其实这个目标还为时过早,相反,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医保社保制度、福利制度等有助于缓解全民焦虑,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动作才是必不可少。
而国人所能做的,就是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削减外国人对我们的歧视和偏见。也只有当中国人普遍获得了健康人格和广阔的心理力量,才可能创造出走向世界、被广泛接受的文明。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