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在美国怎么实现老有所依?离不开强大的退休金保障体系!

  中国有句老话叫“养儿防老”,虽然这种传统观念在当今时代略显陈旧,有些过时,但在孝字当头的中华民族,依然不乏有家庭把生儿育女当成一项养老投资。

  那么在亲子关系较为淡薄和相对独立的美国社会,养老问题能寄托于谁呢?答案已经在标题揭示了,没错,美国人养老离不开完善成熟的退休金制度。

  如何保障国民退休以后继续维持退休前的生活质量?这是全世界人民都关心的问题,美国也不例外。

  美国驻华大使馆8月底曾发布消息称,据投资公司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3月,美国人的退休资产总额为29.1万亿美元,占家庭总财产的三分之一;以现有人口3.29亿计算,平均每个美国人拥有退休资产8.8万美元。

  美国的退休年龄较为较为复杂,分为提前退休和正常退休以及延迟退休。所谓提前退休是指年满62岁就可以领退休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提前退休,那退休金也会打折,打7折。另外,每推迟一个月领取,折扣就少一些。

  退休金额除了跟退休年龄有关、还跟工作年薪和年限、供职岗位等因素有关,这点跟国内一样。

  

  再来说说正常退休。美国社会保障局根据每个人出生日期的不同,制定了多个不同的退休年龄段,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在1937年和1937年以前出生的话,退休年龄是65岁;

  如果你是在1943年~1954年之间出生,那么退休年龄就是66岁;

  如果你是在1960年和1960年以后出生的话,退休年龄则是67岁。

  正常退休年龄段退休金不打折,可以领取全额退休金。

  还有一种情况是延迟退休,如果你觉得自己老当益壮,即使到了退休年纪,还想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也可以申请延迟退休。延迟退休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继续工作,退休金也可以在原有的标准上获得奖励性收益。假如你的退休年龄本来是66岁,但你选择67岁退休,那可以获得8%的奖励收益,每个月能拿到108%的退休金。并且退休年龄越迟,奖励越高,比如你选择70岁或70岁以后退休,那你每个月就能领到132%的退休金。

  当然,延迟退休采取的是自愿原则,美国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延迟退休。稍作观察其实不难发现,在一些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发达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美国等,老年人延迟退休或再就业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比较缺人的服务业。

  美国劳工局有调查数据显示,在2013年,有24%的65岁以上的美国男性没有选择退休,而是继续工作,同年65岁以上仍在工作的女性占比则少一些,不过仍然有15%。

  

  在美国,大多数人需要获得40个社会保障信用积分且达到退休年龄才能领取退休金,一年最多获取4个积分,也就是说,至少需要累计工作满10年才能获得40个积分,中断或更换工作不受影响,因为积分是可以累积的。

  积分的获得主要跟收入有关,以2019年为例,1360美元可以获得1个信用积分,如果想获得4个积分则至少需要挣得5440美元。

  美国目前实行的退休金保障体系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分别是:联邦政府提供的社安保障金;政府、公司向其雇员提供的养老金;雇员自己存下的退休金,包括定额供款计划、个人退休账户等。

  可见,美国退休金是由政府(第一支柱)、企业(第二支柱)和个人(第三支柱)共同出力的,可谓三管齐下。

  根据投资公司协会2019年6公布的美国人退休金总资产报告数据来看,在29.1万亿美元的退休总资产中,个人退休账户为9.4万亿、定额供款计划为8.15万亿美元、雇主养老金为9.4万亿美元,年金为2.1万亿美元。

  

  美国法律规定,雇员每年可以在自己的退休账户中存入一定的资金,并且这些钱不需要缴纳所得税,落实到税法优惠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民众给个人退休账户多存退休金。根据规定,2019年个人退休账户的免税金额是6000美元,超过50岁的可以增加到7000美元。

  对于在企业工作的雇员而言,目前的情况是,雇主和雇员各自都需要缴纳6.2%的社保工薪税,如果是自雇的话,则需要承担全部,缴纳12.40%的税。另外,雇主和雇员各自还需要缴纳1.45%的医保工薪税,用于保障职工退休以后的医疗健康福利。

  定额供款计划则是由雇主开设的雇员退休账户,由雇主控制。一般来说,雇员可以将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存入账户,雇主在这个基础上,给雇员的退休账户再按比例存入一定的金额,这样做可以对雇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定额供款计划存入退休账户的钱同样也可以免交当年所得税。2019年的限额是1.9万美元,超过50岁可以多存6000美元,即2.5万美元。

  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上个世纪30年代建立至今,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制度已经较为成熟,并且未来还会继续完善,足以实现“老有所有”。当然,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同样也离不开健康合理的财务规划,做好资产配置,提高储蓄意识,拥有的财富越多,晚年生活的选择权也越多。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