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长三角移民管理支持措施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地区近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移民管理领域推出一系列突破性举措。这些政策不仅涵盖口岸通关、人才流动、区域协同等关键领域,更通过数字化赋能和制度型开放,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移民管理体系。2025年国务院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标志着长三角移民管理进入“智慧化+一体化”新阶段,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航空口岸通关效率革新

长三角航空口岸通过7×24小时通关保障制度,在浦东、虹桥、萧山等枢纽机场率先实现“无感通关”模式。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长三角空港口岸生鲜货物通关时效同比提升42%,高价值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2.8小时,这得益于智能预检系统和风险分级监管体系的深度应用。

在跨境电商领域,上海浦东机场试点“保税展示+跨境直购”融合监管模式,允许退货商品在综保区内直接分拣复出口。苏州海关创新“空中丝绸之路”数字关务平台,实现报关单自动审核比例达78%,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5%以上。这种制度创新使长三角空港跨境电商年交易规模突破3000亿元大关。

二、多式联运网络体系构建

长三角地区正打造“空铁水陆”立体交通网,上海虹桥枢纽通过“卡车航班”系统连接杭州、宁波等12个城市,实现6小时物流圈覆盖。南京禄口机场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的国际快件中转集拼业务,使欧洲方向货物运输周期缩短40%,2025年国际中转业务量同比增长67%。

在制度层面,《长三角REITs培育中心建设方案》推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首期50亿元基金重点支持智慧货站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展的“一单制”改革试点,将传统运输涉及的23项单证整合为电子提单,单票货物通关时间减少8.5小时,这项创新已被纳入国家多式联运标准体系。

三、人才流动便利化突破

长三角在全国首创“跨省户口网上迁移”机制,覆盖沪苏浙皖41个城市。南京某生物医药企业技术总监王某通过“长三角人才码”,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上海落户手续,相比传统流程节省20天。2025年长三角跨省人才流动总量达82万人次,同比增长31%。

在签证便利方面,上海实施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已扩展至53国,并与区域性入境免签形成政策叠加。杭州萧山机场试点“国际人才快速通道”,为A类外籍人才提供“落地即工作”服务,2025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同比增长55%。研究显示,这些措施使长三角外籍人才居留许可申请量年均增长24%,居全国首位。

四、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创新

长三角移民管理支持措施

青吴嘉三地共建的“长三角移民管理协同中心”,实现执法标准、数据平台、服务规范“三统一”。该机制下,跨区域案件协查响应时间从5天缩短至8小时,2025年联合侦破跨境案件23起,案值超15亿元。这种协同治理模式被国务院列为区域一体化典型经验。

在生态环保领域,长三角建立碳普惠交易联动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2025年区域碳汇交易量达1200万吨,其中30%来自移民管理创新带来的物流减排。苏州工业园区通过“绿色关务”认证企业可享受通关优先权,带动区域绿色供应链企业增长42%。

五、数字化赋能管理升级

上海海关开发的“智慧旅检”系统,通过毫米波成像和AI判图技术,将旅客通关时间压缩至12秒/人次。该系统在进博会期间处理客流峰值达8.2万人次/日,准确识别违禁品136件,误报率仅0.03%。这种技术革新使长三角口岸智能设备覆盖率提升至89%。

在证件管理方面,长三角统一电子证照平台已归集23类出入境证件信息,实现“一码通办”覆盖政务、医疗、交通等58个场景。杭州某外资企业通过电子印章系统,线上办理外籍员工工作许可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行政成本降低60%。数据显示,数字化改革使区域移民管理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6.7分。

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移民管理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建议在三个方面深化探索:一是建立长三角移民管理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区域统一的便利化指数评价体系;二是试点数字移民身份认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人员管理中的应用;三是构建“移民经济”监测平台,量化分析政策调整对区域GDP、进出口等核心指标的传导效应。这些创新将推动长三角成为全球移民管理改革的示范标杆。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