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警察的夜生活新闻稿
在城市的灯火阑珊处,在边境的崇山峻岭间,移民管理警察的“夜生活”并非休闲与放松,而是责任与奉献的代名词。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守夜人”的担当,以下是几个平凡却动人的片段:
1. 深夜口岸的暖心守护
在珠海拱北口岸的深夜,三名移民管理警察吴卓成、祝必亮和辅警庞运章巡逻时发现因高血压和行李繁重而虚脱的孙先生。他们主动护送其通关,手提行李、全程陪伴,直至安全送离。面对孙先生的追问,他们仅留下警号便悄然离开。事后,孙先生两次致电感谢,称“这样的警察值得被记住”。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拱北边检站执勤十一队作为口岸常备处突力量,帮扶旅客已是日常。“旅客危急时不容多想,伸出援手义不容辞”——这是他们的信念,也是全国移民管理警察的缩影。
2. 边境线上的“界河堡垒”与“陡崖哨位”
在广西友谊关的平而河界河,民警们踩着蜿蜒湿滑的小路,用无人机和探照灯24小时巡查,守护1.8公里边境线。而在1106界碑的“陡崖哨位”,民警需攀爬四五米高的木梯、拽着绳索巡逻,阴雨泥泞中稍有不慎便可能跌落。除夕夜,他们围坐在临时大棚边烤火,用一碗饺子驱散严寒,继续投入新一轮巡查。
3. 城市夜巡与社区“错时服务”
红河边境的移民警察夜间穿梭于街头巷尾,检查重点场所、盘查可疑车辆,同时化身“及时雨”——清理道路障碍、帮助困难群众。民警刘旭辉利用村民晚间归家时间“错时入村”,普及法律知识、排查安全隐患,提升边陲群众的幸福感。
4. 节日里的“不打烊”坚守
元宵节的济南口岸,执勤民警段若巍为外籍旅客解答过境政策,马瑞帮助怀抱婴儿的母亲通关,一句“元宵节快乐”传递温暖。青岛胶东机场的检查员王航,作为二胎母亲,通宵值守零点航班,用微笑服务旅客,称“他们的感谢扫除了一天的疲惫”。
5. 家庭与职责的双重担当
沙头角边检民警吴格言,20余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却从未因家庭困难耽误工作。疫情期间,他带头签下“请战书”,坚守抗疫一线,用行动证明“国门卫士”的铁血柔情。
夜以继日,使命在肩
移民管理警察的“夜生活”,是界河畔的探照灯光,是机坪上的助航灯影,是巡逻车顶的红蓝闪烁,更是万家灯火背后的无声守护。他们用脚步丈量国门,用汗水浇灌平安,正如一位民警所言:“我们不需要被记住名字,但需要守住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的安全。”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