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移民管理局防控疫情简报

2020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对国际人员流动和边境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国门安全的守护者,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始终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总策略,通过动态调整出入境政策、创新口岸管控机制、强化国际执法合作等多元措施,构建起立体化防控体系。本文将从政策调控、口岸管理、证件安全、国际合作、服务保障五个维度,系统解析移民管理局在疫情防控中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效。

一、出入境政策动态调控

面对疫情初期境外输入风险激增,移民管理局迅速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策略。2020年2月率先叫停非必要跨境旅行,针对旅游、探亲等高频但非紧急事由实施出入境证件签发限制,边境口岸人员流量较疫情前下降近九成。这种"熔断式"管控有效降低了疫情跨境传播风险,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陆路口岸非法越境案件同比减少76%。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政策开始向精准化转型。建立"白名单+负面清单"制度,对参与国际抗疫合作、重点工程项目、跨境商务等12类必要事由开辟绿色通道。2022年推出复工复产十项措施,通过加急、口岸优先验放等机制,保障中欧班列、远洋航运等国际物流畅通,全年累计快速验放防疫物资运输航班1.2万架次。这种弹性管理既守住了防疫底线,又维护了产业链稳定。

移民管理局防控疫情简报

二、口岸管控体系升级

在空港口岸实施"四分流"查验模式,将国际航班划分为高、中、低风险三级管控区,实现旅客员工分流、客货分离、出入境分离的物理隔离。上海浦东机场率先应用红外测温与生物识别技术,使单个旅客通关时间缩短至45秒,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300%。水运口岸则全面推行"中国边检登轮码",通过非接触式申报实现船员换班闭环管理,2021年累计安全完成3.8万人次船员轮换。

陆地口岸创新"客停货通"机制,对跨境货车实施定线行驶、定点装卸、人车分离的"三固定"管理模式。在满洲里口岸,通过安装北斗定位装置和智能电子围栏,实现运输全过程轨迹追踪,2022年货运通关量逆势增长17%。这种科技赋能的管理模式,既保障了中俄能源通道畅通,又将司乘人员感染率控制在0.03‰以下。

三、证件安全双轨管理

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护照注销谣言,移民管理局建立"三级响应"舆情机制,2022年5月通过新闻发布会集中澄清"剪角绿卡"等不实信息,并依法处理广州张某等造谣者。同时完善证件失效预警系统,对宣布作废的3.7万本出入境证件实施定向剪角处理,从技术层面阻断证件非法流通。

在严控风险的同时优化服务供给,2020年推出"互联网+边检"政务平台,实现85%的证件业务线上办理。北京边检总站试点"容缺受理"机制,对材料不全但情况紧急的留学、就医申请实行先行审批,累计办理加急证件1.5万件。这种"严管"与"厚爱"的结合,既维护了出入境秩序,又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

四、跨境联防联控深化

建立中老缅泰四国联防联控机制,2020-2022年开展边境联合巡逻427次,相互通报疫情信息1200余条,联合侦破偷渡案件63起。在云南勐腊口岸,中老双方共建"数字防疫走廊",实现核酸检测结果互认和健康码跨境转换,使边民互市通关时间压缩70%。

参与全球疫苗护照标准制定,推动与21个国家签订健康证明互认协议。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试点"闭环气泡"管理模式,为1.2万名跨境科研人员提供专用通道,支撑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年产值突破千亿元。这种"防疫不防合作"的实践,为后疫情时代国际人员往来提供了中国方案。

五、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组建386支"党员突击队"驻守口岸一线,在郑州机场"7·20"特大暴雨灾害中,突击队员72小时内抢通出入境查验通道,保障国际救援物资及时入境。建立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在绥芬河、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常备3个月用量的防护装备,确保极端情况下防控不中断。

研发"边检防疫智慧大脑"系统,集成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数据,可实时生成风险评估图谱。该系统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成功预警并处置7起涉疫风险事件,保障了2.3万人次涉奥人员安全出入境。这种"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模式,将疫情防控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疫情防控实践,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门安全治理体系。通过政策精准调控、科技深度赋能、国际协同治理的多维创新,既守住了疫情防控底线,又服务了国家发展大局。未来建议加强三方面建设:一是完善跨境数字身份认证体系,二是建立边境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模型,三是推动建立区域性移民管理合作组织。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移民管理智慧。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