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移民途径及政策调整
1. 技术移民

就业准证(EP)门槛提高:
自2025年1月起,EP月薪门槛从5000新元提高至5600新元,金融行业从5500新元提高至6200新元。申请者需通过COMPASS评分系统(综合评估教育、薪资、行业需求等),达到40分及以上才能获批。
紧缺职业清单更新:新增半导体工程师、仪表工程师等30个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EP申请者可额外获得20分加分。
顶级专才准证(ONE Pass):针对月薪3万新元或任职于市值5亿美元企业的顶尖人才,提供更灵活的移民通道。
2. 创业移民(自雇EP)
申请条件:需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并担任董事,月薪至少5600新元(按行业评估),年龄21-55岁,具备相关经验或资质,且通过COMPASS评分。
优势:可快速申请PR(工作半年后),配偶、子女及父母可随行申请签证;企业税低至17%,享受税务减免。
3. 投资移民
全球投资者计划(GIP):2025年投资门槛提高至至少250万新元,需投入科技创新、环保等领域,并创造就业机会。获批后可直接获得PR。
家族办公室:适合高净值人群,需管理至少2亿新元资产,但成本较高。
4. 家庭团聚移民

配偶及子女:EP持有者月薪达5600新元可为配偶和21岁以下子女申请家属准证(DP);月薪达1.2万新元可为父母申请长期探访签证(LTVP)。
简化流程:2025年进一步放宽配偶和子女的申请条件,缩短审批周期。
5. 教育移民
留学生PR申请:取消需居住满2年的限制,通过新加坡国家级考试(如PSLE、A水准)即可申请。
学生准证:国际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可转EP,再申请PR。
二、永久居民(PR)及入籍条件
PR申请条件:
持有EP或S准证工作2年以上,或通过投资/创业满足贡献要求。
需证明经济能力(稳定收入/投资)、无犯罪记录,并融入当地社会(如购房、子女入学等)。
入籍要求:
持有PR身份至少2-5年,通过语言测试(英语/华语/马来语),且通过公民考试及面试。
三、政策优势与趋势
人才导向:重点吸引科技、金融、医疗等高技能人才,强化COMPASS评分系统筛选。
家庭友好:父母共用产假延长至10周(2026年),陪产假增至4周,支持育儿。
税收优惠:自雇EP可享企业税减免,高净值人群通过家族办公室优化税务规划。
四、注意事项
不同移民途径的审批周期差异较大,如EP通常需3-8周,PR审批可能长达6-12个月。
政策细节可能因行业或个人背景调整,建议通过新加坡移民局(ICA)或专业机构获取最新信息。
如需具体项目申请流程或材料清单,可参考新加坡移民局官网或咨询持牌移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