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移民局经典交流材料的汇编整理,综合政策实施、项目管理、产业创新及典型案例等方面,结合多个来源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成:
一、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经验
1. 直补与项目双轨并行
直补资金发放:自2006年起,某县对6万余移民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直补资金,累计发放2.4亿元,直接惠及移民生活。
基础设施项目扶持: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涵盖道路、水利、饮水等209个项目,显著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例如,2012年投资2293万元建设177条村组道路,覆盖15万受益人口。
2. 村民自建模式创新
“四自一监管”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结合监督服务,提升移民参与度。例如,通过民主选举项目理事会,实现资金使用透明化,节约成本20-30%。
典型示范与规范操作:选择五显镇等试点,探索道路、桥梁等工程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二、合作社模式推动移民经济发展
1. 专合组织建设
组织结构完善:通过成立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制定章程和分红制度,规范合作社运营。例如,某县情水果合作社吸纳1227名社员,涵盖移民与本地村民,形成“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
“五统一”服务模式:包括统一农资供应、种植安排、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降低农户风险。如某合作社通过冷藏保鲜库错峰销售柑橘,每公斤增收0.4元,社员年均增收400万元。
2. 能人带动与产业延伸
能人引领:依托营销大户、技术能手组建合作社,如情水果合作社由全国劳模领办,发展成为跨区域、全产业链的省级示范社。
产业链拓展: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如中意蔬菜合作社结合生猪养殖与蔬菜种植,实现粪肥资源化利用,年销售蔬菜4000吨。
三、移民村建设与产业融合
1. 产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扶贫车间建设:北中镇沙河村利用移民后扶资金建成800平方米扶贫车间,引入电子加工企业,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万元。
传统产业升级:结合茶叶资源采购色选机,发展精品茶叶加工,提升附加值。
2. 美好乡村建设结合
集中资金实施较大项目,如洛阳市清河村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人均收入5年翻一番,成为省级移民示范村。
四、典型案例与执法经验

1. 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
组织偷渡案例:如云南“2021·1·11”案打击跨境诈骗团伙,移送起诉44人;上海“2021·4·6”案查处骗取签证中介机构,阻止非法出境。
海上偷渡治理:广东汕头“2020·8·29”案查扣船舶18艘,阻断海上非法通道。
2. 移民安置争议解决
行政复议案例:如某公司不服城市管理局共享电动车投放限制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自主经营权。
五、创新管理与党建引领
1. “互联网+党建”平台建设
甘肃省某部门通过党建信息平台实现党务公开透明化,集成学习资料、考核督查等功能,破解“灯下黑”问题,提升党建与业务融合度。
2. 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过公开遴选公务员,强化专业人才储备,2025年计划招录67人,涵盖边境管理、国际合作等领域。
总结:以上材料涵盖移民政策实施、经济合作模式、典型案例及管理创新等多维度经验,可为移民工作提供实践参考。如需进一步了解某类案例或政策细节,可查阅对应来源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