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移民局地灾防治工作总结

一、政策落实与责任体系

1. 制度执行与责任划分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明确“谁引发、谁治理”原则,对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由主导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义务。通过建立地质灾害调查、预报、危险性评估等制度,确保防治工作有据可依。

移民局地灾防治工作总结

  • 例:对移民搬迁安置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结合“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动态掌握风险。
  • 2.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机构,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如微型消防站设备投入15万元),并组织地灾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 重要时段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监测人员及时响应险情。
  • 二、防治措施与工作成效

    1. 隐患排查与治理

  • 针对移民安置点及周边区域,开展专项排查,如老旧房屋承重结构加固、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识完善等。例如,对富源南路128号危房实施动态监测,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并启动整改施工。
  • 2023年累计排查企业、建筑工地、学校等场所3500余家次,发现隐患702处,整改完成639处,整改率达91%。
  • 2. 重点领域整治

  • 危化品与工贸企业:加强易燃易爆企业安全监管,督促落实“双控”系统信息录入。
  • 森林防火与地灾防治:在火灾高发季节设卡值守,劝导群众文明祭祀;对地灾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通过电话、微信调度监测人员履职情况。
  • 3. 科技赋能与信息化建设

    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整合气象数据与地质调查成果,提升预报精准度。例如,宣城市建成地质灾害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风险数据动态更新。

    三、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1. 培训与演练

    组织移民安置社区、学校、企业参与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累计开展消防演练8次,覆盖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增强群众防灾意识。

    2. 公众责任落实

    通过“敲门行动”普及地灾避险知识,引导群众发现险情及时报告,保护监测设施,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治格局。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 薄弱环节

  • 部分隐患整改周期长(如1处消火栓无水问题尚未解决),需加强督办。
  • 基层防灾队伍专业性不足,技术支撑需强化。
  • 2. 未来规划

  • 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应急管理网格化系统”APP等工具,实现隐患排查、整改、复查闭环管理。
  • 深化综合治理:结合“十四五”规划,推进地灾风险区移民搬迁与生态修复结合,减少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
  • 完善长效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地灾保险机制,分散灾害风险。
  • 五、总结

    移民局地灾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结合”为核心,通过制度完善、科技赋能和全民参与,有效降低了移民安置区的地质灾害风险。未来需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防治工作从应急响应向风险防控转型,保障移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数据来源:相关政策文件及地方实践案例。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