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商投资政策调整与审查强化
1. 审查范围扩大
德国在2020年修订《对外经济法》及《对外经济条例》,将医疗防护、疫苗生产、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技术等关键领域纳入外商投资审查范围。外商收购相关企业股份超过10%或涉及敏感技术时需强制申报。
2023年进一步扩大至云计算、网络安全、智能电表等基础设施领域,强化对欧盟外资本的安全审查。
2. 审查标准趋严
对涉及“公共秩序与安全”的并购项目,审查门槛降低(如非欧盟投资者收购表决权比例从25%降至10%)。
可追溯审查已完成的交易,例如2021年中国企业对德国半导体企业的收购因安全审查被叫停。
3. 投资促进与限制并存
德国仍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如联邦与州级资金支持)吸引外资,尤其是新能源、数字化等战略行业。
但针对具有国家背景的外资(如中资)并购德企,审查更为谨慎,尤其在涉及关键技术时。
二、移民政策优化与技术人才吸引
1. 欧盟蓝卡政策放宽
转永居时间缩短:蓝卡持有者工作满27个月(德语A1)或21个月(德语B1)即可申请永居,此前需33个月。
家庭团聚便利化:配偶及子女无需语言和住房要求即可团聚;配偶父母在特定条件下(主申请人有长期居留)也可申请。
薪资门槛降低:紧缺行业(如IT、工程)年薪门槛降至43,056欧元(2023年标准)。
2. 技术移民路径多样化
学历与工作经验互认:非欧盟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可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直接申请工作签证,无需德国学历。
特定行业优先审批:IT、医疗护理、新能源等领域人才可享受加速审批流程。
3. 投资移民与创业移民
法人签证:成立德国公司(最低注册资本2.5万欧元),运营3年后可申请永居。
房产投资:购买30-50万欧元自住房产,并提供年收入10万欧元证明,可获居留许可(不可工作)。
创业激励:创新型企业可获补贴,并通过“创业签证”快速获批。
三、疫情后的挑战与趋势

1. 经济复苏与劳动力短缺
疫情导致德国技术工人缺口扩大(2025年预计空缺岗位达27万个),促使其加速吸纳非欧盟技术移民。
计划通过数字化签证流程、放宽语言要求(如蓝卡转永居仅需A1)缓解用工压力。
2. 政治与社会争议
极右翼势力借移民问题争取选民,需平衡人道主义与边境管控。
2025年新可能进一步调整移民政策,侧重经济贡献与安全审查的平衡。
3. 区域化与欧盟协同
德国政策调整可能影响欧盟整体移民生态,例如推动其他成员国放宽技术移民限制。
欧盟层面加强外资审查合作,信息共享机制使跨国投资审查更透明。
四、实用建议
技术人才:优先通过蓝卡或工作签证申请,关注紧缺行业薪资门槛降低政策。
投资者:避开敏感行业(如半导体、国防),选择新能源、医疗等鼓励领域,利用州级补贴降低成本。
家庭团聚:利用新政简化流程,提前准备语言证明(A1/B1)和经济担保。
如需更详细政策解读或个案规划,可参考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BAMF)官网或专业移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