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华人移民的态度与政策
非法移民的强硬立场:特朗普上任后优先针对华人非法移民,称其为“潜在国家安全威胁”,并计划动用军事力量进行大规模驱逐。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籍非法移民人数两年内增长近两倍,达7.8万人,成为特朗普重点打击对象。
合法移民的收紧措施:虽然特朗普声称主要针对非法移民,但其政策间接影响华人合法移民。例如,H-1B工作签证拒签率创十年新高(2023年达33%),续签难度增加,且华人申请者仅占获批的6%,远低于印度人的70%。
政治与舆论导向:特朗普将华人群体与“间谍活动”等标签挂钩,加剧了社会对华人的不信任。他多次强调中美贸易逆差,并将移民问题与关税政策捆绑,形成对华施压的综合策略。
2. 对印度移民的态度与政策
对非法移民的强制遣返:特朗普高调遣返印度非法移民,首批104人于2025年2月被飞机押送回印度,被戴和,引发印度国内抗议。莫迪虽同意接收部分移民,但双方在遣返规模和费用上未达成共识。
合法移民的“矛盾式优待”:尽管特朗普收紧H-1B政策,但印度裔通过技术人才优势仍占据职业移民主导地位。例如,S.386法案若通过,未来十年绿卡配额将优先分配给排期更长的印度申请者(排期始于2009年,而中国始于2016年)。
政治与经济拉拢: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保持“友好”关系,公开称赞印度裔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并在竞选期间争取印度裔选民支持(印度裔投票率高达62%,是亚裔中最活跃群体)。但与此特朗普仍坚持对印度加征关税,显示实用主义外交策略。
3. 政策差异的深层原因
经济价值导向:印度裔在美国企业界和科技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如硅谷高管比例达15%),特朗普更重视其经济贡献;而华人群体在政治参与度(投票率仅41%)和舆论影响力上相对弱势。
地缘政治考量:印度被视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伙伴,而中国则被定位为“竞争对手”。特朗普通过移民政策分化亚裔群体,强化对华遏制。
国内政治利益:印度裔选民和资金捐助对共和党更具吸引力,而华人移民问题则被用作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
特朗普对华人移民和印度移民的差异化政策,既反映了其“美国优先”的实用主义逻辑,也受地缘政治和国内选举利益驱动。华人移民面临更直接的打压(尤其是非法移民),而印度移民则在合法渠道享有结构性优势,但同样需承受非法遣返的强硬措施。这种矛盾性体现了特朗普移民政策的复杂性和利益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