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移民局局长吴建华
在湘阴县移民工作的第一线,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县移民局局长吴建华。自2018年担任现职以来,这位扎根基层二十余年的干部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创新破解难题,带领团队在移民安置、产业扶持、社区融合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湖南省移民工作考核中,湘阴县首次跻身全省前三,其推行的“移民服务云平台”更被列为省级示范项目。
躬身实践的领路人
吴建华的工作日志里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任职五年间累计走访移民家庭2876户,行车里程超12万公里。在鹤龙湖镇移民新村建设期间,他连续43天驻守工地,协调解决建材运输、管网铺设等具体问题27项。这种务实作风源于他对移民工作的深刻理解:“移民搬迁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而是社会关系的重构,必须用绣花功夫推进。”
中国社科院移民研究所2022年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移民安置模式研究》指出,基层干部的直接参与度与移民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团队在湘阴县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吴建华主导建立的“三级响应机制”,将问题处理时效从平均7天缩短至48小时,这一创新实践已被收录进国家移民管理局培训教材。
制度创新的设计师
面对传统移民工作中存在的权责不清、信息孤岛等问题,吴建华推动构建了“1+3+N”协同治理体系。该体系以移民局为核心,联动人社、教育、住建三个部门,整合23个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在樟树镇移民创业园项目中,这一机制成功实现土地审批、技能培训、信贷支持等环节的无缝衔接,使项目建设周期压缩40%。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上线的移民服务数字平台,这个集政策咨询、就业匹配、纠纷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系统,注册用户已覆盖全县98%的移民家庭。系统后台数据显示,平台日均处理事项从初期的32件增至现在的157件,响应效率提升近5倍。省发改委专家评审组在验收报告中特别指出:“该平台创造了移民服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范式转变。”
民生温度的传递者
在移民子女教育这个“老大难”问题上,吴建华推动建立了全省首个移民学生成长档案系统。通过追踪分析1278名学生的学业数据,针对性开展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使移民子女初中升学率从2019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1%。南湖镇移民家长刘志强感慨:“孩子能在新学校找到归属感,这比多发补贴更让我们安心。”
针对老年移民群体,他创造性提出“银龄互助计划”,组织低龄健康老人结对帮扶高龄老人。该计划不仅缓解了养老服务资源紧张问题,更在社区内形成独特的文化传承纽带。2023年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调研时,将这一模式评价为“移民社区治理的暖心实践”。
发展蓝图的擘画者
在产业扶持方面,吴建华主导编制了湘阴县首部移民经济五年发展规划。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等举措,带动移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1.2万元增至2023年的2.8万元。其中小龙虾生态养殖项目成为标杆,不仅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更打造出“鹤龙湖”地理标志品牌。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他力主将移民安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统筹推进。通过实施岸线修复、退耕还湿等工程,建成移民生态公园3个,恢复湿地面积1500亩。这些实践成果被写入《长江保护法》地方实施细则,形成生态移民的“湘阴样本”。
实践启示与未来展望
吴建华的实践表明,新时代移民工作需要三重突破:治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型,工作方法从粗放向精准转变,发展模式从安置向融合升级。其创新经验对中西部地区移民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在数字治理应用、社区共同体培育等方面开创了可复制的模式。
- 建议深化移民服务数字化转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权益保障中的应用
- 亟待建立跨区域移民协作机制,破解“属地化管理”带来的制度壁垒
- 需要加强移民文化研究,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融入指标体系
这些探索方向,既是对既有成绩的超越,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当更多基层干部像吴建华这般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移民工作定能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article {max-width: 800px; margin: 0 auto; line-height: 1.8; padding: 20px;}
h2 {color: 2c7ae0; border-bottom: 2px solid eee; padding-bottom: 10px;}
conclusion {background: f9f9f9; padding: 15px; margin-top: 30px;}
ul {padding-left: 20px;}
li {margin: 10px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