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库移民的幸福生活
浙江省作为水库移民大省,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创新和生态建设,实现了移民群体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幸福样本”。以下是浙江水库移民幸福生活的多维体现:
一、产业转型与增收致富
1. 特色产业赋能
移民村结合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如建德市之江村依托江、水、雾资源打造“渔模特”生态旅游,村民唐玲珑年收入达10万元;衢州市白马新村通过来料加工企业和技能培训,解决580名移民就业,村经营性收入从10万元增至74万元。
2. 飞地经济与集体增收
浙江省推广“飞地经济”模式,如建德市80个移民村入股1.008亿元建设小微企业园,3年分红1350万元,实现可持续增收。龙泉市通过移民资金入股食用菌种植中心等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
二、政策扶持与民生保障
1. 专项资金与项目示范
2022年启动首批44个“共同富裕示范项目”,投资16.52亿元,惠及20.43万移民,重点支持山区26县发展美丽家园和高效农业。2024年龙泉市实施48个扶持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430万元。
2. 精准补贴与就业保障
永康市规范移民直补资金发放,2022年核减168人、恢复7人,确保16466人每人每年600元补贴精准到账。衢江区通过企业招工和技能培训,将外出务工比例从60%降至5.8%。
三、生态宜居与文化融合
1. 美丽乡村建设
移民村统一规划建设,如仙居县水碓头村打造花园式连体住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澜沧县三等新寨盘活闲置土地,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和人工沙滩,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生态家园。
2. 文旅融合新业态
糯扎渡镇发展乡村旅游、垂钓和休闲农业,2024年春节接待游客1.1万人次,民宿入住率达100%。台州市岭东村新联自然村发展民宿经济和水果采摘,实现移民“稳得住、能致富”。
四、数据见证幸福升级
五、未来方向:可持续发展与权益保障
浙江省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100个共同富裕示范项目,每年投入1.5亿元,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治理。镜岭水库等新建工程通过《移民安置办法》,明确宅基地、社保等多元化安置方式,保障移民权益。
浙江通过“产业+政策+生态”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让移民“搬得出”,更实现“稳得住、能致富”,为全国水库移民安置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