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永靖县移民解困土地开发

永靖县移民解困与土地开发的实践探索

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处,甘肃省永靖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水利工程背景,书写着中国水库移民安置与土地开发的创新篇章。作为全省移民人口最集中的县域之一,永靖县通过系统性土地开发与产业重构,成功破解了“搬迁易、发展难”的治理困局,形成了可复制的移民安置模式。这一过程不仅关乎6.5万移民的生存发展,更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在西部地区的生动实践。

土地整合模式创新

面对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碎片化的现实困境,永靖县创造性推行“确权确股不确地”制度。以城北新村为例,通过将2760亩耕地确权到户但不确定具体地块,实现了土地资源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这种制度设计既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又破解了“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使土地流转效率提升40%以上。

在具体操作层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平整工程,将原本零散的坡耕地改造为适合机械化作业的连片田块。据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城北新村通过土地整合使单位面积产值从每亩1200元提升至3800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这种土地开发模式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价为“西部干旱地区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性尝试”。

产业培育体系构建

产业振兴是移民解困的核心支撑。永靖县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了“特色种植+生态旅游”的复合产业体系。在城北新村集体经济产业园,850亩蜜桃林与450亩葡萄园构成核心产业带,配套建设的154座钢架大棚发展反季节果蔬,形成“四季有产出、月月可采摘”的现代农业格局。2022年数据显示,仅蜜桃单项产业就带动户均增收近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44个。

产业培育注重全链条增值,通过建立“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产销一体化。以“城北蜜桃”品牌为例,从品种选育、冷链物流到电商营销形成完整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提升65%。同时结合刘家峡水库生态资源,开发移民文化体验、黄河风情游等文旅项目,2023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万元。

基建生态协同发展

永靖县在移民安置中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战略。2023年启动的渠道改造项目投资逾千万,新建现浇砼水渠10.25公里、智能闸门97座,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5提升至0.68,年节水15万立方米。盐锅峡镇生态搬迁项目同步推进道路硬化、污水管网和电力改造,实现“搬迁一户、配套一片”的基建标准。

生态治理方面,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双重修复。通过坡改梯、林草间作等技术控制水土流失,配套建设生态护坡3.8公里。在城北新村,绿化覆盖率从搬迁前的7%提升至32%,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的生态格局。这种开发模式被《中国乡村振兴》杂志评为“西北干旱区生态修复典范”。

政策保障机制完善

政策创新为土地开发提供制度支撑。2025年劳务奖补方案投入650万元,通过交通补助、稳岗补贴等举措,引导9500名移民实现转移就业。东西部协作资金重点支持就业工厂建设,对吸纳移民就业的企业给予最高6万元奖补,形成“培训—就业—增收”的良性循环。

在权益保障层面,建立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动态调整机制。将土地增值收益的15%纳入村集体发展基金,用于公共设施维护与民生改善。同时推行“移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在盐锅峡镇搬迁项目中,群众参与率达到92%,实现“主导”向“多元共治”的治理转型。

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永靖县移民解困土地开发

永靖实践证明了系统性土地开发对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通过土地制度创新释放资源潜力,产业融合培育内生动力,政策协同构建保障体系,形成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完整闭环。2022年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00元,较搬迁前增长71%,收入差距较全省农村居民缩小29个百分点。

面向未来,建议在三个方面深化探索:一是推进数字技术与土地管理深度融合,建立耕地智慧监测系统;二是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碳汇交易等新型补偿方式;三是构建跨区域产业协作网络,依托中欧班列推动特色农产品国际化。这些方向既是永靖移民解困的升级路径,也为同类地区提供经验参照。

从库区移民到幸福新村的蜕变,永靖县用十五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土地开发与民生改善协同共进的道路。这里的实践不仅改写了6.5万人的命运,更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层逻辑——当土地真正成为激活发展动能的载体,昔日的移民安置区就能蜕变为共同富裕的示范高地。

永靖县移民解困土地开发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