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新加坡移民政策虽有所调整,但对符合条件的人群仍具有可行性。以下是综合最新政策的移民路径与关键要点分析:
一、2025年新加坡移民政策变化与趋势
1. 门槛普遍提高
EP(就业准证)薪资门槛:非金融行业从5000新元提升至5600新元,金融行业从5500新元提高至6200新元,续签需满足更高要求。
COMPASS评分系统:申请EP需在薪资、学历、行业需求等维度累计至少40分,学历需本科以上,或毕业于新加坡认可的全球百强大学(如清华、北大等)可加分。
投资移民(GIP)调整:最低投资额大幅提高,例如家族办公室需管理2亿新币资产,其中5000万需投入指定类别(如本地上市企业或基金)。
2. 政策收紧但仍有空间
针对高净值人群(如家族办公室)、技术人才(如半导体工程师)和创业者(自雇移民)的路径仍开放,但审核更严格。
普通工作签证(如SP)的薪资门槛提高,但对紧缺职业(如AI工程师)提供额外加分,促进人才引进。
二、当前可行的移民路径及要求
1. 高净值家庭:家族办公室
资金要求:至少2000万新币用于投资,可购买股票、基金等,享受投资收益免税。
附加福利:可申请2张EP(主申及配偶),子女享受本地教育资源。
适合人群:资产雄厚且需税务规划的家庭,需长期持有资产并运营实体。
2. 中小企业主:自雇移民

注册公司:注册资本10-30万新币,需雇佣至少1名本地员工,租赁办公场地。
EP申请:周期2-3个月,2年后可申请PR,需满足公司正常运营、年居住超183天等条件。
优势:语言和学历要求宽松,无移民监,适合创业者。
3. 技术人才:就业准证(EP)
COMPASS评分:需满足薪资、学历(全球百强大学加分)、行业紧缺性(如绿色能源、医疗)等要求。
紧缺职业清单:新增半导体工程师等30个职业,相关申请者可获额外20分。
续签条件:需持续满足薪资标准,且公司需雇佣一定比例的本地员工。
4. 中小投资者:PIC私人投资公司
资金要求:100-200万新币投资于证券或基金,需具备金融经验。
周期与成本:2-3个月获批,费用约6万美金,适合中等资产人群。
5. 教育与家庭团聚
留学转PR:通过本地教育体系(如A水准考试)积累居住时间,毕业后申请PR。
家属准证(DP):EP持有者可携带配偶、子女及父母团聚,后续可转PR。
三、挑战与应对建议
1. 政策收紧的挑战
投资移民资金门槛提高,GIP计划投资额从250万新币升至1000万新币。
EP续签需满足更高薪资,且企业需多元化雇佣本地员工,中小企业成本增加。
2. 应对策略
精准匹配路径:高净值家庭选择家族办公室,创业者选自雇移民,技术人才瞄准紧缺职业。
优化COMPASS评分:提升学历(如全球百强大学)、提高薪资至行业前10%,或从事紧缺职业。
专业机构辅助:复杂政策下建议咨询移民顾问,例如家族办公室设立、自雇公司运营等。
2025年新加坡移民仍可行,但需根据个人背景选择适配路径:
高净值家庭:家族办公室综合免税与教育优势。
创业者/中小企业主:自雇移民门槛低、周期快。
技术人才:通过紧缺职业和COMPASS加分提升获批率。
政策虽收紧,但对目标人群仍保留通道,建议结合专业规划以应对复杂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