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案例

新加坡EP创业移民签证

在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加坡凭借其开放的移民政策和优越的商业环境,成为企业家与专业人士的黄金跳板。其中,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简称EP)作为衔接创业与移民的桥梁,不仅为外籍人士提供了合法居留身份,更通过自雇模式实现了“商业拓展+身份规划”的双重目标。2025年新政实施后,EP在薪资标准、评估体系等方面的调整,进一步凸显了新加坡对高质量人才的精准筛选机制。

一、政策框架与核心变革

新加坡EP签证自2025年起实施多项关键调整,其核心目标在于平衡本地劳动力保护与全球化人才引进。根据新加坡人力部(MOM)规定,非金融行业最低月薪从5,000新元提升至5,600新元,金融行业则从5,500新元升至6,200新元,且40岁以上申请者需满足更高薪资门槛(非金融9,541新元,金融11,800新元)。这一调整旨在确保外籍人才薪资水平与本地前1/3专业人士(PMET)接轨,避免低端竞争。

COMPASS评估系统自2023年起全面覆盖新申请,并于2024年扩展至续签环节。该系统从薪资、学历、企业多元化和本地员工支持四个维度进行评分,申请人需至少获得40分方可获批。例如,博士学位可获得10分学历加分,而企业若外籍员工占比超过1/3则仅获10分多样性评分。这一变革强化了对企业雇佣结构的监管,推动雇主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二、自雇EP的独特优势

相较于普通EP受雇于企业的模式,自雇EP允许申请人通过自主注册公司并担任高管的方式获得准证,其优势显著体现在三方面:

  1. 身份获取与商业运营的双向驱动:自雇EP持有者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可通过实际业务开展积累本地纳税记录,为后续永居(PR)申请奠定基础。案例显示,科技领域创业者Z先生通过自雇EP成立数据公司,仅3个月即获批EP并开设华侨银行账户。
  2. 税务优化与成本可控:新加坡实行单一税制,企业所得税上限17%,且新公司可享受税收减免。自雇EP申请人还可通过合理薪酬结构降低个人所得税,同时利用海外收入免税政策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3. 家庭团聚的灵活性:月薪达6,000新元可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家属准证(DP),12,000新元以上可为父母申请长期探访签证(LTVP),实现三代同堂移居。

三、申请路径与实操策略

自雇EP的申请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实体构建
申请人需在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注册公司,注册资本建议15万新元以上,并租赁实体办公场所。以餐饮业创业者G先生为例,其公司注册耗时15天,同步完成本地员工招聘和公积金(CPF)缴纳,确保企业合规性。

第二阶段:EP材料准备与提交
需提供学历认证(大专以上)、商业计划书、雇佣合同及财务报表。重点在于证明企业的实质性运营,如客户R先生通过环保材料贸易公司,在递交EP申请前完成银行开户及首笔交易,显著提升获批概率。

第三阶段:COMPASS评分优化
针对评分系统,建议采取以下策略:选择紧缺行业(如绿色能源、人工智能)可获额外加分;雇佣2名以上本地员工可提升“支持本地就业”项得分;若企业PMET(专业人员)占比低于25%,自动获得10分多样性评分。

四、挑战与政策前瞻

尽管自雇EP优势显著,但2025年新政也带来新的挑战:

  • 续签门槛提高:企业需连续两年达到营业额10万新元以上,并提供完整的审计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自雇EP续签拒绝率较往年上升12%,主要源于财务数据不透明。
  • 行业监管收紧:金融服务业申请者需提交资金来源证明,投资移民金额从250万新元提升至1,000万新元,审查周期延长至8个月。

未来政策可能进一步向高附加值产业倾斜。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已明确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列入战略优先名单,相关行业申请人的COMPASS加分权重或提高20%。计划推出“科技准证”(Tech Pass),为顶尖技术人才开辟快速通道,预计2026年实施。

新加坡EP创业移民签证

五、成功要素与建议

基于案例研究与政策分析,自雇EP的成功申请依赖三大要素:

  1. 商业模式的本地适配性:优先选择与新加坡经济战略契合的领域,如跨境电商、数字支付解决方案等。
  2. 合规性管理:雇佣本地员工比例建议维持在30%以上,按时缴纳CPF并保留完整雇佣记录。
  3. 长期规划意识:EP持有者应在24个月内启动PR申请,期间通过社区参与(如义工活动)提升社会融入度评分。

对于计划申请者,建议分三步走:首先完成商业可行性分析,其次选择专业机构进行COMPASS预评估,最后在运营6个月后引入独立董事强化公司治理。

新加坡EP创业移民签证不仅是身份规划工具,更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支点。在2025年政策收紧背景下,申请人需更注重商业实质与合规运营,通过精准的行业选择与策略性评分优化,方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占据先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EP与PR转换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数字经济对移民政策演变的驱动机制。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