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指阳乡石坑移民村猕猴桃

指阳乡石坑移民村猕猴桃:从深山果香到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在江西省吉安县指阳乡的群山环抱中,一片片翠绿的藤蔓攀附在整齐的钢架上,饱满的猕猴桃如同翡翠珠串垂挂其间。这里,正是石坑移民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种植基地——一个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样板。自2017年成立以来,该合作社以猕猴桃为纽带,不仅让荒山披上绿装,更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

一、产业根基:从移民安置到特色农业

石坑移民村的猕猴桃产业起源于精准扶贫政策下的移民安置工程。2017年成立的合作社,最初以66.4万元注册资本起步,通过土地流转整合了全村零散的种植资源。合作社采用"农户+基地+技术"的运营模式,将原本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体系。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移民搬迁后的就业问题,更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使猕猴桃产量从每亩600斤提升至1500斤。

在品种选择上,合作社结合当地酸性红壤的特点,重点发展徐香、翠玉等耐储运品种。通过与江西省农科院合作,引入避雨栽培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系统,有效解决了南方多雨导致的果实裂果问题。2020年数据显示,基地猕猴桃商品果率从60%提升至85%,每斤售价较传统种植提高2.3元。

二、科技赋能:智慧农业的全链条实践

走进基地的物联网控制中心,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20余项数据。合作社投资建设的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埋设的200多个传感器,实现了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预警。例如在2023年夏季高温期间,系统提前预警红蜘蛛虫害风险,通过自动喷淋装置配合生物防治,将虫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指阳乡石坑移民村猕猴桃

在采后处理环节,合作社引进了意大利分选生产线,能根据糖度、重量、外观瑕疵进行16级自动分选。配套建设的800吨气调冷库,使猕猴桃保鲜期延长至6个月,错峰销售带来的溢价空间达30%以上。这种"田间到舌尖"的全程品控,让石坑猕猴桃成功进入上海、广州等高端市场。

三、生态价值:绿水青山的转化之道

猕猴桃种植带来的生态效益正在重塑当地环境。基地采用的生草栽培法,让三叶草、紫云英等绿肥植物覆盖果园地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从0.8%提升至2.1%。无人机航拍显示,项目区水土流失量较开发前减少72%,成为赣江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绿色发展理念还催生了"猕猴桃+"复合业态。林下养殖的5000只生态鸡,每年为合作社增收80万元;利用修剪枝条开发的菌菇包,带动周边30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2024年启动的观光采摘项目,将200亩核心区打造成农旅融合示范园,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2万人次。

四、社会效益: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

合作社建立的"三金"分配机制(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让村民实现多重增收。68岁的吴德生将5亩山地流转后,每年获得4000元租金,同时在基地务工年收入超3万元。2023年合作社户均分红1.2万元,带动12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这种发展模式还吸引着青年返乡。95后大学生王聪运用电商知识,将猕猴桃深加工产品通过直播带货销往全国,2023年单品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合作社与江西农业大学共建的实训基地,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6名,其中8人获得中级农艺师职称。

五、未来展望:产业升级的破局之路

面对市场竞争,合作社正着力构建品牌护城河。2024年申报的"指阳红心"地理标志,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溯源。与江南大学合作的果酒研发项目,计划开发猕猴桃起泡酒、酵素等深加工产品,预计将附加值提升4倍。

在种植端,太空育种试验的3个新品种已进入中试阶段;数字孪生系统的建设,将实现虚拟果园与现实生产的双向互动。这些创新举措,正推动石坑猕猴桃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跨越。

从移民村的产业空白到如今的猕猴桃之乡,石坑村用七年时间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这里的每一颗猕猴桃,都凝结着科技赋能的智慧、生态优先的坚守和共同富裕的追求。未来,随着三产融合的深入推进,这个深山里的绿色产业,必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具启示性的发展范式。正如合作社理事长吴绍平所说:"我们种下的不仅是果树,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