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岳西县县志移民记录查询

根据岳西县县志及相关文献记载,该县的移民记录主要涉及姓氏迁徙、人口流动及区域开发等方面,以下为综合整理的核心信息:

一、移民迁入的主要类型与原因

1. 避战乱迁入

岳西县多数姓氏的祖居地为江西鄱阳湖周边地区。元末明初,因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长期战乱,大量居民从江西瓦屑坝等地逃至安庆地区,后又迁入大别山腹地的岳西。例如:

  • 刘姓:元顺帝时期由江西迁至司空山,后定居来榜石门山。
  • 闻姓:南宋宰相文天祥后裔为避朝廷迫害,改“文”为“闻”,迁居五河茅山。
  • 汪姓:明朝方孝孺后人因政治迫害改姓汪,形成“方汪”氏族,分布于天堂镇等地。
  • 2. 经济开发与谋生

    部分姓氏因经商或土地开垦迁入:

    岳西县县志移民记录查询

  • 储姓:南宋理宗时期从池州迁至中关乡,以“发展山场经济”为生。
  • 柳姓:元代因木材生意从江西迁入柳畈,明初第三代柳升因功封侯。
  • 柯姓:清康熙年间从贵池迁入响肠镇,从事农业垦殖。
  • 3. 政策性移民

    清代乾隆年间,安庆地区因水旱灾害频发,鼓励向陕南、浙西等地移民,岳西储氏等家族大规模外迁至陕西商州、湖北郧阳等地开垦荒地。

    二、移民迁徙的典型案例

    1. 姓氏迁徙与文化融合

  • 方姓:分“安方”与“凌方”两支,祠堂楹联“矩矱仰先型”暗含对方孝孺的追念,体现中原文化与本土融合。
  • 孙姓:祖籍河南固始县,迁徙路径与唐代固始移民南下闽粤的“开漳圣王”路线部分重叠。
  • 蒋姓:田头、五河茅山蒋氏为辽代耶律阿保机后裔,改汉姓后融入当地。
  • 2. 跨省移民与区域开发

    清代岳西移民参与秦巴山区开发,如储氏外迁至陕西商南、山阳等地,形成“小太湖”聚落,推动当地农业与手工业发展。

    三、移民对岳西社会的影响

    1. 经济与资源开发

    移民带来山地垦殖技术,推动茶叶、药材等山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但过度开发也曾导致生态问题,如清代苞芦(玉米)种植引发水土流失。

    2. 文化与宗族结构

  • 移民姓氏通过宗祠、族谱维系凝聚力,如储氏“四德堂”家谱记载外迁分支,强化宗族认同。
  • 多源姓氏(如汪姓6支来源)形成“同姓不同源”现象,反映移民社会的复杂性。
  • 3. 政策与扶贫

    20世纪80年代后,岳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通过库区移民扶持基金、光伏扶贫等项目安置移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四、文献来源与延伸查询

  • 《岳西县志》(黄山书社,1996年)详细记载1936-1985年间的移民史,可查阅“人口迁徙”“姓氏源流”等章节。
  • 《安庆储氏迁徙历程》(网页10)提供清代移民外迁的动因与分布。
  • 地方档案:如中关镇库区移民资金清册、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协议等,反映当代移民政策。
  • 如需进一步研究,建议结合县志原始档案与族谱资料,或联系岳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获取详细信息。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