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出入境边防移民中心
在渤海湾畔的唐山,一座连接海陆的国门正以高效、专业和温暖的姿态守护着对外开放的脉搏。唐山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作为国家移民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承担着海港口岸和航空口岸的出入境边防检查、口岸管控、疫情防控等核心职责。这支队伍不仅以“国门卫士”的担当筑牢安全屏障,更以“服务先锋”的定位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促进对外开放的双重使命中,书写着新时代移民管理工作的崭新篇章。
一、国门安全:筑牢防线与智慧管控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唐山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位列全球港口前十强。面对庞大的人流、物流通关需求,唐山边检构建起“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将海港口岸划分为10个智能化执勤区域,通过无人机巡航、AI视频分析、电子围栏等技术实现辖区化管理。2024年处理口岸突发警情37起,查获违法违规案件12宗,有效将风险隐患拦截在国门之外。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该站创新实施“非接触式”查验流程,2022年通过远程视频为“吉鹏”轮受伤船员开通紧急通道的案例,既彰显了生命至上的理念,也验证了智慧边检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与海警、海关等单位建立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数据共享、勤务协同、应急联动”的立体化防控网络,被国家移民管理局列为口岸安全管控示范项目。
二、服务发展:通关提速与政策创新
针对唐山港作为北方大宗商品中转枢纽的特点,边检部门推出“24小时随到随检”“船舶预检零等待”等便利措施,使单艘次船舶通关时间压缩40%。2024年服务234940人次、7468艘(架)次交通运输工具高效通关,同比增幅分别达55.15%和22.99%。特别是在曹妃甸自贸片区,创新实施的“一船一策”监管方案,为LNG运输船、矿石船等特种船舶提供定制化服务,助力唐山港跻身全球能源运输重要节点。
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该站率先试点“边检行政许可电子化”改革,将7类20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单一窗口”平台。2024年办理的1523件行政许可中,98.6%实现“全程网办”,企业办事成本降低70%。这种将“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的实践,入选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三、民生关切:便民服务与应急响应
在唐山市民服务中心,出入境窗口以“周四申请、周六取证”的唐山速度刷新服务标杆。通过整合填表、照相、受理等环节形成“一站式”服务链,配合EMS邮寄系统实现“最多跑一次”,2024年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9.2%。针对边境贸易、旅游等特殊需求,推出“出入境通行证+特色服务包”组合措施,设置蒙古语、朝鲜语等多语种服务岗,年均办理边境类证件2300余件。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该站建立三级应急响应机制。2022年京唐港外籍船员绞伤事件中,通过“紧急通道+远程验放”组合拳,从接警到完成通关仅用时18分钟,为救治赢得黄金时间。此类应急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移民管理机构在刚性执法中的人性温度。
四、队伍建设:党建引领与能力锻造
以杨华森副市长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为标志,该站构建起“党委领学+支部深学+党员践学”的三维学习体系。通过设立“国门先锋岗”、开展“口岸安全百日竞赛”等活动,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23项惠民利企实事,相关经验被公安部《公安党建》杂志专题报道。
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实施“新蓝计划”人才培养工程,与燕山大学共建移民管理研究中心,开发“海港查缉技战法”等12门实训课程。2024年查获的涉嫌案件中,87%由大数据预警系统发现线索,显示出现代科技与传统查缉手段的深度融合。队伍中涌现出全国移民管理系统先进个人3名,省级岗位能手15名。
五、未来展望:挑战应对与发展路径
随着RCEP深化实施和雄安新区建设推进,唐山口岸预计2025年出入境流量将突破30万人次。面对新形势,建议从三方面提升能级:推进“智慧边检2.0”建设,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船舶轨迹溯源中的应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自贸试验区试点跨境人员白名单制度;加强国际执法合作,与日韩港口建立信息互换机制,共建东北亚安全港链。
从国门到城门,从管控到服务,唐山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实践印证着新时代移民管理工作的深刻变革。这支队伍既以科技利剑守护国门安全,又以改革春风服务发展大局,更用为民初心诠释执法温度,在渤海湾畔谱写着国门卫士的忠诚答卷。未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唐山边检必将在更高层次、更广维度上展现新作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