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移民办最新移民消息
2025年,卢氏县移民工作迎来关键性突破。在鸡湾水库移民安置验收项目进入冲刺阶段之际,县移民服务中心以“签订112户安置协议、拨付3.02亿元补偿资金”的阶段性成果,展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实践。这场涉及徐家湾乡456名移民的系统工程,不仅承载着国家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的战略使命,更通过创新性的“科学安置+产业造血”模式,为全国移民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卢氏经验”。
一、移民安置的加速度推进
在鸡湾水库移民安置指挥部统筹下,卢氏县构建起“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县移民服务中心联合徐家湾乡成立16个专项工作组,通过100余次入户走访,创新采用“移民夜话”政策沟通机制,将《移民人口认定办法》等专业文件转化为方言版“明白卡”,确保政策解读零障碍。这种“政策翻译官”模式,使得围堰截流影响区协议签订率达100%,房屋腾退完成率突破80%。
技术支撑方面,引入BIM建模技术对移民新村进行三维可视化规划,同步开发“移民服务掌上通”小程序,实现补偿金发放进度实时查询、安置房户型VR看房等功能。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使补偿资金拨付周期从传统模式的45天缩短至7个工作日,资金使用透明度提升至98.7%。
二、产业扶持的多维创新
在范里镇后峪村,绿禾生态农业养殖合作社的蜂产品加工车间已成为产业升级典范。通过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注入,该车间引进德国全自动蜂蜜提纯设备,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使蜂蜜收购价从每公斤40元提升至68元,带动112户移民户均年增收1.2万元。这种“科技+传统”的改造路径,印证了河南省移民办李冀处长提出的“生态资源资本化”发展理念。
新庄村则探索出“文旅融合”新业态。依托3000万元移民资金建设的商圣文化体验馆,开发沉浸式酿酒工坊、研学教育基地等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通过“集体经济入股+移民劳务输出”模式,村民除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外,还可参与旅游项目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转型。
三、资金管理的闭环机制
卢氏县建立的“三库联动”资金管理体系颇具创新性:在移民人口数据库动态更新基础上,配套项目储备库筛选机制,通过资金绩效评估库实现全周期监管。2024年数据显示,该机制使扶持资金使用效率提升23%,项目开工率从78%跃升至95%。
针对3.02亿元补偿资金,采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发放模式。资金到账自动触发安置协议履行条款,若移民户未按期腾退,系统将暂停后续款项发放。这种技术赋能的信用管理方式,既保障了移民权益,又有效规避了资金滞留风险。
四、验收机制的标准化建设
在鸡湾水库移民安置验收项目中,卢氏县首创“五阶三维”验收体系:将验收流程细化为导截流、下闸蓄水、竣工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工程合规性、移民满意度、生态影响三个维度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移民生活复原度测算,确保安置质量可量化、可追溯。
验收标准的创新还体现在文化保护层面。对移民迁建区的52处传统民居实施“编号拆解-异地重建”保护工程,建立非遗传承人专项扶持基金。这种“物理迁移+文化传承”的双重保护,使地域文化记忆留存度达到91%。
五、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
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移民商贸流通中心,创新采用“飞地经济”运营模式。通过将9个移民村的商铺资源整合形成联营体,引入专业电商运营团队,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这种“物理集聚+数字赋能”的路径,使移民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5万元。
在人才振兴方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移民工匠学堂”,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开展蜜蜂养殖、民宿运营等定向培训。2024年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37人,其中43人获得省级农业技术员认证,形成“培训-认证-创业”的完整链条。
卢氏县移民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印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效能。从鸡湾水库的安置创新到后扶产业的系统培育,其经验核心在于构建了“政策精准化+技术赋能化+文化延续化”的三维治理模型。未来可在智慧移民系统开发、碳汇交易机制引入等领域深化探索,特别是将移民安置与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相结合,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范式。
article-content { line-height: 1.8; margin-bottom: 40px; }
article-content h2 { color: 2c3e50; border-left: 4px solid 3498db; padding-left: 12px; margin: 25px 0; }
article-content p { text-indent: 2em; margin: 15px 0; }
article-summary { background: f9f9f9; padding: 20px; border-radius: 8px; }
article-summary h3 { color: e74c3c; margin-bottom: 15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