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仙居县高铁新城移民局长

在浙东南的青山碧水间,一座承载着仙居人民百年梦想的高铁新城正拔节生长。作为这座现代化山水画城市的建设先锋,仙居县高铁新城移民工作团队在局长引领下,以"移民安置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核心理念,开创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仙居模式"。他们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以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在4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书写着新时代移民工作的华彩篇章。

规划先行,擘画发展蓝图

高铁新城开发指挥部自2020年成立伊始,就将科学规划作为移民工作的"先手棋"。通过"多规合一"的智慧管理平台,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与移民安置规划深度融合。规划团队采用无人机航拍与三维建模技术,对46平方公里规划区进行立体化测绘,精准锁定21个自然村的移民搬迁范围,确保核心区1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在空间布局上,创造性提出"东城西镇、南溪中谷"的组团式发展策略。东城片区重点建设行政金融中心,西镇打造文旅康养综合体,中谷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区,南溪构建生态居住带。这种"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规划理念,既保障了1.2万移民的集中安置,又为后续产业发展预留了弹性空间。如黄坦树未来社区项目,通过"垂直森林+智慧社区"的设计,实现安置房容积率2.8、绿化率45%的双优指标。

民生为本,筑就安居工程

移民局长始终将"住有所居"作为第一要务。2024年交付的中央花园东侧安置区,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将建设周期缩短30%,1448套住宅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更引入"社区生活圈"概念,在安置区内配建幼儿园、社区医院和老年食堂,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数据显示,安置区居民满意度达98.7%,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在就业保障方面,创新推出"三个一"工程:每户提供1个就业岗位、1项技能培训、1笔创业贷款。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设民宿管理、电商运营等定向培训班,2024年累计培训移民2360人次,就业率突破92%。朱溪镇移民朱林燕通过电商培训,将自家杨梅销售额提升3倍,成为当地"共富带头人"。

产城融合,激活发展动能

在移民局长推动下,高铁新城构建起"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发展模式。2024年招引落地的浙江龙泰新材料研发总部,不仅带来2.5亿元投资,更创造800个技术岗位,吸引126名移民子女返乡就业。农旅城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23个移民村的特色农产品纳入统一品牌体系,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

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与杭州未来科技城共建的科创基地,引进12个数字经济项目,培育出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帕瑞思酒店项目的智慧管理系统,实现能耗降低40%、服务效率提升60%的突破。这种"移民安置-产业导入-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使高铁新城年GDP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5%以上。

机制创新,破解治理难题

仙居县高铁新城移民局长

面对土地流转难题,移民团队首创"三权分置"改革: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分离,建立全市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通过"土地银行"模式,将零散耕地整合成现代农业园区,农户年均增收1.8万元。这种改革经验被写入《浙江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白皮书》。

在生态治理方面,构建"河长+移民监督员"双轨制。投资3100万元建设的三桥溪市民休憩带,采用生态浮岛技术和智慧水质监测系统,使河道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Ⅱ类标准。北岙水库工程通过导截流阶段移民安置省级验收,使新城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创造水利工程与移民安置同步推进的典范。

回望仙居高铁新城的建设历程,移民工作始终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命题。从安置房建设到产业培育,从生态治理到数字化转型,每个环节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未来,随着杭温高铁的全线贯通,建议进一步深化"移民后扶"长效机制,建立动态监测帮扶平台;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产业协作;构建移民文化传承体系,让乡愁记忆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这座从山水画卷中走出的新城,正以其独特的实践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鲜活样本。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