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移民局局长王铁安
湘阴县移民局局长王铁安:扎根移民事业的责任与担当
在湘江之畔的湘阴县,移民工作始终是关乎民生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这一领域的核心领导者,王铁安自担任湘阴县移民局局长以来,始终以“服务移民、保障民生”为宗旨,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实践,推动全县移民工作实现从基础保障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他的工作不仅体现在政策执行的精准性上,更在于对移民群体需求的深刻洞察与前瞻性布局,为区域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党建引领与机构改革
作为党组书记兼局长,王铁安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移民工作的核心抓手。他主持建立“党组-股室-基层站所”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定期组织政策学习与业务培训,强化干部队伍的使命意识。例如,政策法规股的设立不仅规范了移民资金监管流程,还通过法律宣传和信访接待,有效化解了移民群体与地方发展的矛盾。
在机构改革方面,他主导构建了“1+3+N”管理体系:以移民局为核心,下设杨林寨、燎原库区、赛美库区3个区域办公室及13个乡镇分支机构,形成覆盖全县的网格化服务网络。这种垂直管理与属地协同相结合的模式,使移民人口稽核、工程验收等工作的效率提升40%以上。他推动成立的移民经济服务中心与怡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创了“引导+市场运作”的产业扶持新模式,为移民创业提供资金与技术双支撑。
民生保障与产业扶持
面对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难题,王铁安提出“三优先”原则:优先保障基础建设、优先发展特色产业、优先开展技能培训。在他的推动下,移民局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道路硬化、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87个,惠及3.2万移民。杨林寨乡的直一港路硬化工程,不仅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题,更带动周边形成蔬菜种植产业集群。
在产业开发领域,他创新“合作社+移民户”联动机制。以杨林寨乡为例,通过引进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扶持移民户发展鳝鱼、黑鱼等特色水产养殖,户均年收入增长达2.3万元。2023年该乡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8.5%,成为长沙市场的重要供应基地。这种“技术赋能+质量管控”的双轨模式,被省移民局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创新治理与队伍建设
针对移民工作的复杂性,王铁安提出“法治化、智能化、社会化”治理路径。他主导开发的移民人口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后扶对象精准识别与资金拨付全程可追溯,2024年核减虚报冒领案例同比下降67%。通过“移民议事会”机制,吸纳乡贤代表参与政策制定,使移民安置满意度从78%提升至93%。
在队伍建设方面,他建立“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要求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带教2名青年干部。2024年移民局干部在省级业务竞赛中包揽前三名,专业能力获得国家移民管理局专项调研组的充分肯定。这种“实战练兵+考核激励”的培养模式,为移民事业储备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社会协同与资源整合
王铁安深谙“大移民”格局需要多方合力。他推动成立静河镇商会,邀请企业家、技术专家担任移民产业顾问,促成校企合作项目15个。例如,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移民电商培训基地”,已培育直播带货团队23支,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这种“搭台、企业唱戏、移民受益”的生态圈,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
在跨区域协作方面,他主导建立“湘鄂赣移民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动三省在劳务输出、灾害联防等领域实现信息共享。2024年联合开展的库区防汛演练,使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3小时以内,相关经验被写入《长江中游移民管理白皮书》。
新时代移民工作的启示与展望
王铁安的实践表明,移民工作已从单一安置向全面发展转型。其以党建引领凝聚共识、以制度创新破解难题、以产业振兴激活内生动力的经验,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移民工作需进一步强化数字治理能力,探索生态补偿与碳汇交易等新机制。建议加强移民心理干预体系建设,并推动“移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实现从“生存保障”到“价值创造”的跃升。
正如他在静河镇商会座谈会上所言:“移民不仅是安置对象,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这种以人为本、前瞻布局的工作理念,将持续推动湘阴移民事业在新时代书写更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