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为什么周人称商人为移民

1. 商朝遗民的政治地位转变

  • 周灭商后,商朝遗民(尤其是原商朝贵族和直属臣民)被剥夺政治权利和土地,沦为“世袭奴隶”或低等阶层。周公旦允许他们从事商业活动以谋生,但禁止他们参与农耕或其他传统产业。这些遗民因失去原有社会根基,被迫迁徙流动,形成以经商为主的职业群体。周人以“商人”称呼他们,既指其职业,也暗含其“移民”身份——即从原有政治中心(如朝歌)流散至各地的群体。
  • 2. 商遗民的被迫迁徙

  • 商朝灭亡后,部分遗民选择东迁或南迁。例如,箕子率五千商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另有传说称部分商人渡海到达美洲。这种大规模迁徙行为使周人将商人视为“移民”,即离开故土、迁居他处的群体。
  • 3. 周人的政治话语构建

    为什么周人称商人为移民

  • 周人为巩固政权合法性,可能通过贬低前朝遗民来强化自身正统性。例如,甲骨文显示商朝自称“商”,而周人改称其为“殷”,这一称谓可能带有蔑视意味,暗示商人是被征服的“外来者”或“移民”。周人自称为夏朝后裔,以“夏”为旗号发动反商战争,进一步将商人塑造为“非正统”的移民群体。
  • 4. 商周文化差异与族群认同

  • 商周两族在起源和文化上存在差异。商人起源于黄河下游(今河南东部至山东一带),而周人起源于西北(陕西岐山地区),双方长期存在竞争关系。商朝曾多次征伐周方,并通过分族、迁族等方式削弱周人势力。周灭商后,商遗民的文化身份(如祭祀习俗、语言等)与周人不同,进一步强化了“移民”标签。
  • 5. 经济活动的流动性特征

  • 商人因擅长长途贸易,早在前商时期(如王亥时期)便以牛马运输进行跨区域交易,形成流动的经商传统。周灭商后,这种职业特性与遗民的迁徙状态结合,使“商人”一词逐渐演变为对流动经商者的统称,隐含“移民”属性。
  • 周人称商人为“移民”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商遗民因政权更迭被迫迁徙的现实,也有周人构建政治合法性的需要,同时融合了商周两族的文化差异与经济传统。这一称呼既反映了商遗民在周朝社会中的边缘化地位,也揭示了早期中国族群流动与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