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韦州镇三个移民村
在宁夏同心县东北部的韦州镇,三个生态移民村——庆华村、甘沟村与麻圪塔村,作为“十一五”至“十四五”期间的重点移民安置区,历经十余年发展,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的“空心村”蜕变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融合与基层治理创新,这些村庄不仅解决了移民“稳得住”的生存问题,更探索出“能致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西北地区生态移民转型的典型缩影。
一、基础设施升级:从生存保障到品质提升
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民生福祉的核心抓手。以庆华村为例,作为2008年“十一五”移民政策形成的安置点,其早期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求。2023年县委巡察组通过入户走访,发现该村存在巷道照明不足、排水管网缺失等突出问题。通过“村社报告、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县住建部门介入改造,新增2公里人行步道并完善排水系统,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金融赋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心农商银行推出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专属贷款”产品,以最高300万元的信贷额度支持基础设施项目。甘沟村第一书记李绍鹏通过该政策,协调12个部门争取近千万元项目资金,解决自来水供应难题,使村民辛现军的养牛产业摆脱缺水困境。此类实践表明,基础设施升级需巡察、金融工具与基层治理的三重联动。
二、产业振兴路径:从单一模式到多元融合
产业多元化是移民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韦州镇各村依托“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形成三大产业带:庆华村发展设施温棚葡萄种植,2023年2座大棚创收8万元;麻圪塔村通过电商直播销售艾草香包、枸杞原浆,打造“助农直播间”;甘沟村则聚焦肉牛养殖,建设标准化圈棚300座,户均增收超3万元。
特色品牌化战略进一步强化产业竞争力。田老庄乡的红葱产业链延伸至韦州镇,通过统一包装与电商运营,红葱酱产品累计销售1.6万单,收入超百万。与此“村集体经济+劳务输出”模式在麻圪塔村成效显著,合作社组织吊车操作培训,年创收1280万元。这种“种养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产业生态,使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450万元。
三、基层治理创新:从行政主导到协同共治
第一书记制度是移民村治理转型的关键突破。2011年以来,同心县选派科级干部担任移民村第一书记,要求“建强班子、发展党员、培育产业、确保平安”。庆华村党支部书记金义刚在金融部门支持下,建立葡萄温棚与肉牛养殖双产业体系;甘沟村第一书记苏国歧则通过网格化管理,化解180余件民生难题。这种“头雁效应”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资源整合的核心枢纽。
治理现代化还体现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嵌入。同心农商银行推行“党建+金融村官”模式,派驻专业人员协助财务管理,规范142个村集体经济账户。麻圪塔村利用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管理枸杞种植,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控。这些创新实践表明,技术工具与专业人才的引入能有效破解传统治理的效能瓶颈。
四、生态与民生协同:从环境整治到绿色发展
人居环境改善直接关系移民归属感。韦州镇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推进村庄绿化,累计植树50万株,建成豫海森林公园等生态空间。庆华村的温棚葡萄种植不仅创造经济价值,更形成“庭院经济”景观带,使移民从“被动安置”转向“主动营建”。这种生态产业化路径,将环境治理转化为发展动能。
绿色金融政策为此提供支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枸杞贷”产品,解决菊花台庄园等企业的季节性资金需求,带动4万移民参与采摘。下马关镇的草畜一体化项目,通过饲草种植与肉牛养殖循环体系,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数据显示,此类项目使移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逻辑。
韦州镇三个移民村的转型历程揭示:移民安置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是社会关系的再编织。通过基础设施提质、产业多元融合、治理机制创新与生态价值转化,这些村庄成功打破“搬迁—返贫”的恶性循环。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两方面:一是数字技术如何深化“村集体经济+电商”模式,例如区块链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二是跨区域联建机制的可复制性,例如“红葱产业联盟”能否拓展至西北其他移民区。政策层面建议加大“金融村官”培养力度,并通过碳汇交易等市场化工具,将生态效益转化为长效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article-container {
max-width: 800px;
margin: 0 auto;
padding: 20px;
font-family: 'Segoe UI', Arial, sans-serif;
line-height: 1.8;
introduction {
background-color: f8f9fa;
padding: 15px;
border-left: 4px solid 2c3e50;
margin-bottom: 30px;
h2 {
color: 2c3e50;
border-bottom: 2px solid e74c3c;
padding-bottom: 8px;
margin: 25px 0 15px;
conclusion {
background-color: f0f4f8;
padding: 20px;
border-radius: 5px;
margin-top: 3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