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主页

在长江之畔的万州教育热土上,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如同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三峡移民工程的历史使命而生。这所由万州区移民局2001年全额出资建设的现代化学校,历经二十余载春华秋实,已发展成为拥有58个教学班、3400余名在校生的区域性示范学校。校园内占地43.1亩的生态园林式布局,与12990平方米的智能化校舍交相辉映,见证着学校从移民安置配套校到渝东北教育高地的蜕变历程。

立校之本:文化引领发展

百安移民小学以"家"文化为内核构建办学体系,将"教师发展学校,文化经营学校,学生成就学校"的治校理念融入血脉。这种文化基因不仅体现在"白玉兰电视台""蒲公英报社"等特色学生社团的命名中,更渗透于家校共育体系的构建——三级家委会制度让家长深度参与教学决策,心理健康讲座与家长工作坊形成常态化互动。

在德育建设方面,学校创新打造"三维育人系统",通过年主题、月计划、周安排、日养成的递进式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象化为"开笔礼""红领巾寻访"等实践活动。2021年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主题入队仪式,通过情境式教育让党史学习焕发童趣。

强校之基:设施赋能教育

作为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学校投入1328.63万元打造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颇具前瞻性。多媒体教室配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实现教学场景全覆盖,电子阅览室与重庆图书馆实现数据互联,科技活动室内3D打印、机器人编程设备一应俱全,这些硬件支撑起STEAM课程体系的实施。

运动设施建设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200米环形塑胶跑道采用环保型橡胶颗粒,风雨操场配置空气净化系统,乒乓球特色项目训练馆安装智能发球机。特别是荣获"全国青少年网球示范学校"称号后,学校引入动作捕捉系统辅助体育教学,科技与运动的融合走在区域前列。

兴校之源:师资铸就卓越

学校构建"金字塔型"教师发展体系,底层是覆盖全体教师的青蓝工程,中层是骨干教师工作坊,顶层是市级名师工作室。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张朝全领衔的语文教研组,研发的"读写共生"教学法在全区推广;重庆市级骨干教师谭洪樱创设的"问题链教学模型",使学校数学教学质量连续五年位居万州区榜首。

教师团队建设注重跨界融合,音乐教师黄晓霞将奥尔夫教学法与三峡民歌结合开发的校本课程,获重庆市基础教育成果奖;体育教师郎守宏发明的"多维体能训练系统",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种跨界创新使学校在近三年累计获得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87项。

特路:创新培育未来

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主页

科技创新教育形成"三级孵化"模式:基础层开设scratch编程必修课,提高层设立机器人、航模等社团,精英层对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培育计划。学校科技节涌现的"智能三峡库区清漂船""生态护坡监测系统"等作品,连续五年斩获万州区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构建"1+N"课后服务体系,基础托管实施作业熔断机制,特色托管开设28门选修课程。轮滑社学员在重庆市青少年锦标赛摘金,嫩芽文学社作品入选《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些成果印证着"五育融合"的育人成效。

社会之声:口碑见证成长

学校办学质量获得多方认可,国务委员陈至立2006年视察时称赞"移民子女教育的典范",市教委专家组评估认为"均衡教育样板校"。216项集体荣誉背后,是《今日教育》专题报道的"移民教育新模式",是重庆法制报关注的"法治校园建设经验"。

社会服务方面,作为万州区法官进校园示范基地,学校与重庆二中院共建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小小法治宣传员"项目入选市级德育品牌。在移民社区开展的"四点半课堂",解决300余个家庭课后看护难题,彰显公立学校的责任担当。

站在建校二十五周年的新起点,百安移民小学正以创建重庆市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为目标,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改革。未来可期的,不仅是智慧校园二期工程的落地,更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范式创新——这所移民新校的探索,正在为新时代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