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学子为获得特区永久居民身份而港漂七年是怎样的体验?
这是我在香港的第8年,即将开始的第9年。去年我就已经开始写这个答案,那时候我总是说我站在和香港七年之痒的十字路口,最后我做了决定,留下来,就这样一转眼第8年也快要过完了。
其实七年的时间过得很快的,四年本科,三年工作,时间一眨眼就飞快的过去了。可能不具有代表性的是,当年我是认认真真抛弃了曾经是我高考前梦想学校的录取来的香港。
这个决定我曾经在刚来香港的前两年无数次的后悔过。高考也许是最波澜壮阔的一场迁徙,许多人都是因为高考,阴差阳错又或是如愿以偿的选择了自己此后都纠缠不休的第二座城市。上学,留下来,从此变成了“北漂”,“沪漂”“港漂”。
其实要不要留下来在一个城市里,很多时候都是水到渠成或者心之所向的情况,就像我,在Final
year之前我都是毫不留情的离港派,然而前三年计划的再好又怎样,大学的最后一年能左右你的决定的情况太多了。真的不是非要拿那个永居才留下来,而是一转眼就七年了那不如拿个永居吧。
而且,讲真,无论是从社会安全,还是从成熟程度,香港可能都是最适合我的城市,因为时间够长你就会懂怎么在这个城市里生存的游戏法则。然而我也觉得其实真的没必要觉得漂着就等于可怜,你漂在香港,混在这个张口闭口普通话的中环,和你漂在帝都,魔都,任何一个都,聊着A轮B轮C轮有什么差别。
香港在这过去的七年也许也是恰好遇到了一个转型期,2012年之前,香港的大学都没有扩招,来香港的内地学生不多,而工作的多为空降党,海外名校和国内前2的精英背景本身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要么内地环境的公司要么国际化的机会,那时候香港的自由行刚刚开始,物价还是一个可爱的水平。只不过是过去这七年的一切造就了漂在这里的人压力越来越大,不敢说,不该说,不愿做。
所以我有不少朋友在第6年的时候离开了香港,在距离永居只有一年的时候奔向更大的世界和更远的远方,在他们离开前聊过很多次,其实如果真的下定决心要走了,永居在这里面的影响是很小的。我的身边有一拿到永居就离开的人吗,有的,但是不过就那么一两个而已,就算是到了七年就离开也只是因为离开是他们人生计划中的一部分,毕竟心有远方的人总是不会被一个身份一本护照困住的。
最后我成为了那一小部分,决定留下来成家立业,作为香港移民一代的人。
你也许会问,所以我融入了香港吗?我买了房,成了家,讲着一口流利的粤语,读着全班只有我一个内地生的在职研究生,是每天从车站涌出来的万千中环女的其中之一,甚至我未来孩子也打算在香港培养,可是我并没有融入这里,或者说我根本没打算融入。我心知这里是不是属于我的,只是我离开这里再也赚不到这么多钱,香港给了我太多的资源和机会,我花了许多的时间学会了在这里生存的法则,并且从心底感激香港给我的孤寂和私密,在这里做一个异乡人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差。甚至,我希望我未来的孩子可以从我的终点再起跑,而无需再辛苦的像他妈一样从二线城市出发,再面临一次到底走还是留的辛苦挣扎。所以到底是什么体验,我也说不好,我只知道我留下来了,也还没打算走。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