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美国人为什么不把财富留给子女?这些原因值得深思

  美国人去年自愿捐款额达到了358.4亿美元,人均捐款额比同属老牌西方发达国家高出非常多,是英国和加拿大的2倍、意大利和德国的20倍。“裸捐”,也就是身后不留一文财富给后代,在美国也屡见不鲜。

  为什么美国人更乐善好施?社会机构和个人也习惯厚脸皮去讨钱?

  01

  要钱的理由很奇葩、

  要钱的手段很“鸡贼”

  前段时间,在查邮箱时,刷出一封学校附属的Daycare(幼儿园)发来的邮件,鼓励大家为Daycare老师的培训进行捐款。

  

  作为靠奖学金过活的学生群体,老公和我在美国绝对属于赤贫人群,但我们还是捐了50刀(约350元)。今年,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收到捐款信函了。另外两次分别是为McDonald House Charities(麦当劳叔叔慈善之家基金会)捐钱资助生病的孩子,还有一次是收到当地图书馆的募捐信,呼吁市民为图书馆购买儿童读物。

  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到万不得已,比如得了重大疾病呼吁社会捐钱外,我们不太习惯光明正大请别人掏钱赞助自己(骗子除外)。当然,也很少有人主动去捐款给谁(毕竟自己赚钱不容易嘛,大家非亲非故的),但在美国,要钱与捐钱这种事太家常便饭了。

  比如,在美国个人请求捐款,很多要钱的理由很奇葩:从定错了飞机票筹钱想重新订一张、筹离婚诉讼费、买演唱会门票到“破产了,需要几十刀买酒喝”,各种任性理由,只有你想不到的理由,没有他们筹不到钱的。大家还真是好(爱)善(看)乐(热)施(闹)啊。

  而募捐机构在要钱的手段上也挺“鸡贼”,他们特别善于把你与这场募捐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不扯什么爱国大义、关心全人类这些崇高境界,而是把你在捐款中所做的贡献写出来,写的特别具体、接地气。

  比如,在希望获得捐赠的图书list上印了这样一句话,告诉家长,这是教会你孩子热爱读书、尊重知识、与他人分享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看到这样的话,对尊重知识、想让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都会掏钱包吧。

  02

  美国人也愿意慷慨解囊

  美国人去年自愿捐款额达到了358.4个亿,40%的美国人每年捐款额在500美元(约3442元)左右,12%的人每年捐款500到900美金(约3442元至6196元),14%的人每年捐1000到2499美金(约6884元至17204元),34%的人每年要捐到2500美金(约17211元)以上。这个捐款数额已经是英国和加拿大的两倍、意大利和德国的20倍。

  很多人以为美国的亿万美元捐款都是出自一些大公司或富翁,比如盖茨基金会、扎克伯格,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美国每年有上千亿美元的捐款,其中80%是个人捐赠,而他们中70%是普通人。在美国,不仅是富翁,全民都对慈善很热衷,当然,机构们要钱也要的很理所当然。

  

  捐钱捐的积极主动、要钱要的理所当然,为什么美国人能如此大方同时又如此“厚脸皮”?

  美国有一家捐款人顾问基金会组Network for Good,它们曾在官网上做过调查:为什么美国民众喜欢捐款?调研结果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派:

  感性派: 成就感、跟潮流、加强与他人的联系、被别人记住;

  务实派:真心想帮助他人、家庭传统、宗教、减免税款、树立良好形象

  看美国大片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有多爱演个人英雄主义的戏码了,所以,通过捐款来“英雄”一把、提升自己我成就感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美国人热衷捐赠也确实与政策鼓励有很大关系。

  美国政府1917年出台了相关的免税政策鼓励捐赠,从自己的工资中捐出一部分钱来免除自己的所得税。在美国年收入5万美金以上和以下的收入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百分比一个是8%、一个是5%。也就是说,如果很不幸你的年薪是5.1万美金,即便只是多了1000也要多缴纳3%的所得税。所以很多人就把多出来的钱捐掉,少缴税还能做善事,何乐不为呢?

  不少美国民众一贯不满自己的政府,他们宁愿把钱给慈善机构,也不愿把钱交给政府。

  

  03

  美国人的金钱观:

  我只是财富的保管者,而非拥有者

  当然,普通老百姓个人的捐款都是小手笔,目前全球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是由股神巴菲特创造的,370亿美元。按照中国人的想法:“巴神”是有多想不开要捐这么多钱给别人啊!

  其实不是想不开,而是美国人和中国人的金钱观差异真的挺大。

  钢铁大王卡内基(不是那个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到死的时候还是家财万贯,这是一种耻辱。”美国人普遍认为他们只是财富的保管者而非拥有者,自己是不应该霸占着财富的,要对其他人、对社会有所回馈才好。

  另一方面,美国人,尤其是越成功、越富有的人认为累积财富的过程十分有趣,不想剥夺子女的这种权利,所以他们愿意为子女在教育上下血本,但赚钱的事,还是要靠孩子自己。

  几年前成龙的“裸捐”事件曾轰动一时。曾经说过要把大部分钱都捐掉的大哥,最后还是撤回决定,把20亿家产留给儿子房祖名。他这么做其实国人表示理解,这才“中国化”啊,钱不留给子女难道真给陌生人用么?

  即便成龙成长于香港这样一个很西方化的城市、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拿过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在美国被称为“全世界最尊贵住宅区”的比利弗山庄买了别墅,但骨子里的思想是很难“西化”的。

  这首先是意识形态、文化使然。

  

  04

  善款公开透明使用也很关键

  在美国,要钱的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坦诚的,用这笔钱干什么会交代得比较清楚。

  比如,像这个Daycare募捐信里就会说,需要多少钱,给谁用,多少人,怎么用。

  而机构们也确实做到了把要来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是我捐款的McDonald House Charities,他们提供的服务之一就是在医院附近建房子,为早产儿的母亲提供免费食宿,方便她们看望在医院住院的孩子,可以说环境是相当不错:

  

  

  

  美国慈善基金的透明度很高,税法规定它们每年要向税务局作报告,陈述它们做了哪些项目,花多少钱,资产是多少。它们每年都会编撰年鉴,在网上也可以查到,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去查账。

  而且和国内捐赠一样,美国这边收到捐款后的机构也会给你开出收据,尽可能做到捐赠透明、有理有据:

  

  给Daycare捐款50刀的收据

  由此看来,虽然捐款要看制度、人心和富裕程度,但要钱绝对是一门技术活。

  小美补充

  其实美国的富豪们热衷于做慈善,也是出于避税和财富传承的考虑。对于美国富豪来说,要交的税就更多了,而如果设立慈善基金的话,则可以避免高额的遗产税。

  移民帮财税专家补充,家庭慈善基金虽然是一个做慈善的工具,而不是为了财富传承。但是设立家族基金还是会有很多税务上的好处:

  第一,每年的捐赠可以抵税,如果是现金可以抵AGI(Adjusted gross income)的30%,未用完的可以carry-over5年;

  第二,去世后的赠与完全没有遗产税;

  第三,慈善基金会的投资所得不需要交增值税;

  第四,捐赠人和子女可以成为基金会的董事(board directors),若参与基金会的运作和管理可以领取“合理的”薪水和其它福利,如退休计划、医疗保险等等。

  美国税法虽然看似复杂可怕,所以赢得了“万税之国”的称号,但当你了解并熟练运用合法途径规避时,你就会发现依法纳税、合法避税并不只是一个玩笑。如果规划得当,在未来5-10年,美国或将变成全世界少数合法省税、免税的国度之一。那么,美国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避税和财富传承的方法?针对不同收入人士,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资产呢?...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