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过水痘能不能预防猴痘?官方答案来了!
人类历史上,大传染病并不鲜见。
如我们熟悉的天花,霍乱、梅毒、鼠疫……
从古至今,世界各地遭遇了无数的大传染病,而且以前的医术没有现在发达,很多人不治身亡。
人类历史上的大传染病
在中世纪黑暗时期,鼠疫(也称黑死病)杀伤力极大。
1347年至1353年,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在过去两千年里,鼠疫夺走了数亿人的生命。
这种传染病最后是通过严格隔离、改善卫生条件等各种对策得到了控制。
▲鼠疫病菌导致淋巴结肿大(炎性淋巴腺肿)
已经被科学消灭的流行病——天花,也曾多次严重爆发。
史料记载,天花首次大流行是在1520年,感染了天花病毒的人全身长满痘疮,疫情最严重时每10个患者中有3人死亡。
和鼠疫一样,天花夺走了数亿人的生命,单单20世纪就有3亿人死于天花。
另一种可怕的大传染病——霍乱,共有7次全球性的大流行,其中有6次是在19世纪。
霍乱导致的死亡人数无法估量,仅印度,百年间就有超过3800万人死亡,欧洲则仅在1831年里就死亡90万人。
霍乱病的发作,引发了欧洲在供水和排污方面的一场思想革命,并波及美国及全世界。
可见,人类进步史,其实也是与病毒的抗争史。
新冠疫情还未结束,猴痘又来了
2019年底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疫情的变化一直牵动着世界人们的心。但眼下,疫情还没过去,一个新的名词——猴痘,又出现了。
据报道,猴痘病毒自5月7日英国发现以来,世界猴痘疫情地图继续扩大。捷克、斯洛文尼亚、阿联酋等 3 国首次出现了猴痘患者。
截至5月25日,猴痘疫情已报告确诊及疑似病例 237 例,影响到 21 个非洲以外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随着检测范围扩大,预计全球将出现更多猴痘病例。
在应对新冠大流行的同时,人类又多了个猴痘对手。
猴痘是什么?一旦感染,有什么症状?
猴痘,是一种动物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病原体:猴痘病毒
是一种双链DNA病毒
属痘病毒科的正痘毒属
与天花病毒是“近亲”
啮齿类动物可能是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
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都可以感染。自然宿主动物、感染动物和猴痘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猴痘,monkeypox,之前主要发生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地区,偶尔会传播到其他地区。
1958年,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猴子身上发现了猴痘病毒,1970年在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了第一例人感染猴痘病例。
▲彩色透射电子显微捕获的猴痘病毒颗粒。图源: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表示,感染猴痘的最初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发冷和乏力。
患者有时也会出现皮疹,通常先发生在面部,然后发生在身体的其他部位。
猴痘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会持续2-4周,容易引发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脑炎和角膜感染并导致视力丧失。
感染猴痘通常症状轻微,大多数人会在几周内康复,无需治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在非洲,每10名感染猴痘的人中就有1人可能丧命。儿童被感染后容易出现严重病例。
猴痘病毒通过体液、呼吸道飞沫和受污染材料的密切接触,从而形成人际传播。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避免与猴痘感染者密切接触就不会担心被感染。
由于猴痘的症状跟水痘、天花、麻疹非常像,于是很多人问:
出过水痘是不是就不用害怕猴痘了?打过天花疫苗能预防猴痘吗?
深圳疾控的官方答案来了:
猴痘和水痘没有关系,和天花、牛痘等,同为正痘病毒属家族的“堂兄弟”。
△ 猴痘患者皮肤表面出现的症状图源:英国卫生安全局
人类曾借助牛痘消灭了可怕的天花,天花疫苗(即牛痘疫苗)对猴痘也有一定预防效果。但是,水痘并不能帮助预防猴痘。
水痘和猴痘是不同的病毒。所以,得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对猴痘的预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研究证实,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具有交叉保护作用——暴露前接种可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感染,约85%可产生免疫力。
目前国内尚未有相关的病例,并且在新冠疫情的防控政策下,国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有输入性的猴痘病例。
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身处海外的同胞,做好预防仍有必要: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比如野生或者来历不明的猴类、啮齿类动物等),不要前往有猴痘疫情发生的国家和地区。
如果处于猴痘疫情的流行区,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开窗通风、日常消毒,依然是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
美国CDC传染病专家和痘病毒专家介绍说,当前全球公共卫生当局试图了解确诊病例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因,在这轮爆发仅几周内就判断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这次爆发是否具有流行潜力还为时过早。
专家认为,公众不需要特别担心,被感染的风险仍然非常低。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猴痘病毒的疫苗,国内封存的天花(即牛痘)疫苗可以随时启封,但具体还得看政策。
CDC表示全美有1000多剂天花疫苗,随着产量增加,预计还会有更多天花疫苗可投入使用。
另外CDC建议以下人群应该尽快联系医生排除感染猴痘的可能性:
在症状出现前一个月曾到访过中非或西非国家、已报告猴痘病例的欧洲部分国家、或其他有猴痘确诊病例的地区;
与确诊或疑似猴痘的人有过接触;
或是经常与其他男性保持亲密接触的男性,包括通过在线网站、手机应用程序、酒吧或派对等。
从新冠病毒,到最近引起过关注的腺病毒、埃博拉病毒、猴痘病毒等,关于传染病的新闻越来越多,每次都会有人问:“会不会引起新的疫情?”
其实除了新冠病毒,另外的几个病毒很多都早已存在了。
在新冠疫情之前,很多病毒可能因为只是局部传播,未引起大量关注,新冠疫情之后大家对传染病的新闻敏感了许多。
因此这两年每当有传染病出现,总会让大家异常紧张。
其实传染病一直没有远离过人类。
敬畏生命,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人类保护和拯救我们自己的终极方式。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