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自制病历本澳洲看病不犯难

  1. 建立病历

  在带公婆看医生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医院的医生对病人的病史很看重,回来我就给公婆每人买了个文件夹,因为很多医生会翻阅,我就买的那种塑料封面,里面都是透明塑料纸的那种文件夹,封面写好每个人的名字,2个人文件夹的颜色也不一样,方便辨认。

  2. 第一页

  文档我都是从最后一页往前放,这样医生看到的永远都是最新的档案记录。

  第一页是固定的,公婆的第一页都是他们所有的手术记录。

  开始一点就是他们的过敏史,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放最开始。

  然后是手术记录,按照这个顺序我编排的档案:

  编号,经历何种手术,哪个部位(特别眼睛,要标识左眼右眼),在哪个医院做的,什么时间做的。

  这样标识好手术清单后,要让医生看了不需要问你最好。

  我还把一些比较难的手术汉语也标上,万一不是我带公婆,家里人也好认识。

  这是第一页的内容,第一页是固定的,不放其他东西。

  3. 最后2页

  公婆住过好几次院了。住院都需要填表,内容很复杂。我有一次请公婆的GP给他们分别填了住院申请表后,复印了一份,分别放在公婆文件夹的最后2页,这个也是固定的。

  这样,每次公婆要住院,这个表就很容易填了,有GP亲自填写的健康状况,非常准确。留底后,再也不担心填表不准确,而且放在固定的最后2页,找起来也非常简单。

  4. 中间内容

  剩下中间的内容就在乎于平时的积累。所有验血报告,B超,住院出院的信,啥有关内容都按照时间顺序来放置好。把每次信的内容先在顶端用中文写明这封信是关于什么内容的,时间用Mark笔highlight一下,医生看的时候也容易。关键内容我都会用红色的hightlight笔标注,这样自己清晰,医生看的也清晰。

  5. 医疗袋

  有了这个病历记录还不够。公婆每人有个袋子,就是他们专门的医疗袋,我不准他们动里面的东西。这样每次看医生,提起袋子就走,什么也不会落下。

  医疗袋子里面的东西有:

  病历档案(就是上面我说的那个病历),B超检查结果,X光等检查结果。每次出门看医生,让公婆带上现在正在吃的药,基本就可以了。

  好处:

  澳洲医院的医生很在意病人的病史。这样的一份病历档案,几乎让医生掌握了病人所有的病史,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非常清晰。

  所有的检查记录都有,避免重复检查,和时间的等待。

  对于亲人做翻译来说,也是件很轻松的事情,我们不是专业人员,药品和许多的疾病名称我们都不是那么熟悉,平时做好了功课,翻译时非常轻松。我带公婆看医生,除了刚开始没经验外,建立这些档案后,每次都会得到医生的大力表扬。自己心里也很高兴,是个很会安排的人。而且翻译工作非常轻松自如。

  经验谈:

  去澳洲看医生,千万不要什么准备都没有就光着手去了。医生一定会问病史,过去吃什么药,住过院吗,做过什么手术,对什么过敏,现在正在吃什么药,最近有什么化验吗,结果在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有备而去,就会非常省事,节省时间。

  特别西人医生,会看病历看的很仔细,问的也很仔细,老人动手术需要注意什么,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都会根基我们提供的亲人的身体状况来决定,很有帮助。就像最近公公由于眼睑内翻引起眼睛炎症,在Concord医院做手术,医生本来说这是个小手术,局部麻醉就好,但看了病历,再询问我,我说公公有中度的老年痴呆,控制自己的能力很差,局部麻醉恐怕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也有帕金森症,所以最后医生决定给他全身麻醉了,否则这么精细的手术万一公公控制不好就麻烦了。

  我的经验就是,平时积累好了,到了要看医生,袋子一提,记得拿上现在正在吃的药,就走人,到了医生处,有问有答,非常自在。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特别家里有老人的人,来学学我,给自己的亲人建立一份病历档案吧。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