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产品

2年40万香港人逃离香港,内地人却在疯抢香港身份,该醒醒了

  

  曾经的香港,用纸醉金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从2010年左右开始,美元基金主导了蒸蒸日上的中国移民互联网浪潮。

  2018年,中国铁塔、小米、美团、阿里等这些募资金额在50亿美元以上的IPO项目纷纷跑到香港上市,港股迎来巅峰时刻。

  风起云涌之下,彼时香港投行里坐着的来自常青藤、清北复交的毕业生们,升级打怪没几年,就可以轻松拿到百万年薪。

  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们,和内地私企老板、体育明星、演员艺人一起涌向香港,同时也买高了香港的楼市。

  2018年,尖沙咀每平米的均价高达22万人民币。但经济周期性变化,往往像历史的潮流,盛极而衰。

  这两年,随着内地赴港IPO越来越少,香港本地的金融业到处都是裁员的消息。

  降本增效的风气之下,中环的写字楼空置率跌破25%。

  据亚洲金融(AsiaFinance)统计,2022年全年共有47家香港券商宣布停业,今年以来,第一季度又有12家券商停业。

  各大企业接二连三倒闭,岗位开始减少,大量人才在香港不再有“用武之地”,于是纷纷出走寻求发展。转而去了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地。

  据统计,过去两年里,单单是从香港机场离港的香港居民就有40万人,14万劳动力人口出走,甚至去年幼儿园招生人数也减少了四分之一。

  人才走了,消费萎缩,产业继续萎缩,香港的经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形势严峻,环境逼着香港做出改变。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推动香港的发展呢?

  特首李家超上台后,在发布的第一个施政报告中就给出了解决方案:抢人。

  人才是第一位的,只要有新的人才进来,香港就能重新焕发生机。

  面对香港连续三年的人才流失和严峻的形势,港府一气呵成,启动了前所未有的抢人才方案,力度空前。

  首先是在10月的施政报告中,取消了优才计划的配额,又在12月匆匆推出了高才计划。可以说,“抢人”是香港开始重新拼经济的一个标志。

  和“抢人”同步,香港还在推行“抢企业”,吸引更多企业落户香港。

  特区政府要从“未来基金”中拨出300亿,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共同投资模式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此外,特区政府还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专门来招商引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潜力、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

  在科技研发上,也会有重磅投入。

  

  港府这波力挽狂澜,也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抢人”仅半年时间,港府就已经收到了10万份香港身份的申请,并已批出6.1万份。

  8月15日,港府统计处公布了2023年年中香港临时人口数据,比去年同期增加15.2万人,上升2.1%,扭转过去三年跌势。

  这是疫情过去人口回流和大力推行人才引进政策的共同结果。

  基于前两年香港的情况,很多人担心香港不再是以前的香港了。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香港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就像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概括的那样:

  “在亚洲以致全球200个国家和上千大城市中找不到第二个像香港这样同时拥有最大自由和法制的城市。”

  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吸引力不减,并终将重建辉煌的原因。

  

  今年,由于香港人才引进政策的极大利好,在内地的头部互联网企业,腾讯、字节、阿里等的员工,无论够得着够不着的都在谈论着香港身份。

  同时也有不少人直接晒出了香港身份。

  且不论在港个人创业、事业发展、大国跳板、全球出行等等方面的优势,高收入人士拿了香港身份在大湾区工作,一年税务补贴就能高达10万。

  更多的人,则是未雨绸缪,趁着孩子还小拿了香港身份。

  日后孩子升学方面可以通过华侨生联考,比内地考生低150分去到985、211学校。倘若想要读香港或海外大学,通过香港DSE考试也会比内地容易很多。

  长远来看,香港身份的投入产出比是相当高的。趁着目前香港政策宽松,建议有意向的申请人尽早规划。

  申请香港身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准备文件、递交申请、等待甄选都需要一定周期。

  而有了香港身份,以后家庭无论在教育、医疗、事业发展等等方面都将进可攻退可守,拥有更多的选择。

  仅需3万元人民币,就能给家庭一个优质的PlanB,建议有条件的申请人千万别错过。

  

  香港对于内地人而言,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听说香港在大力招揽人才,就连18岁不到的小孩都想试试。

  但小美必须提醒的是,香港身份不是任何人随随便便都能申请的,首先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

  1、年满18周岁;1、已经拿到学士学位。

  满足了这两个基础条件之后,我们再来看收入、学历、工作经验、家庭等等。

  今年非常火的优才和高才,到底怎么选呢?

  先下结论,如果是想去香港工作,那么走高才;如果是为了生活,不一定到香港工作,那么就走优才。

  而高才又要求申请人有年薪250万,或者已经拿到全球百强名校学士学位。因此符合这两点可以考虑高才。

  

  如果年薪低于250万,毕业院校也不是全球百强的,或者硕士才是全球百强的,那么只能走优才。

  优才是综合评分,更看重申请人的工作经验和所在行业,续签也比较灵活。

  如果申请人在优才计划的综合计分制中评分有100分或者靠近紧缺行业,那么申请是比较稳妥的,建议可以大胆递交申请。

  优才评分紧缺行业和工作经验这一块评分容易出错,建议找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评估,并由专业的文案把关申请资料,会大大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最后,8月出香港优才也迎来了一些变动,港府有收紧人才政策的趋势。有意向的朋友最好趁着政策窗口期赶紧把身份拿到手。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