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这哪是15000余字的信,这是中国式教育的产物

  这两天,一篇万字的长信成为了热点,这封信讲述的是一个儿子(王猛)对父母的“痛诉”,而王猛本人也拉黑了父母,长达12年未回家过春节。

  王猛是个成绩优异的留美研究生,本应是父母的骄傲,但他却写下这15000余字告诫年轻父母: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可以轻易毁掉孩子。

  1

  中国的教育向来讲究“孝”,这个“孝”又称为“孝顺”或“孝敬”,而“顺”和“敬”字的精髓就在于父母无上的权威。这就好比古代君臣对皇帝的顺从和忠诚,而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是一家之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同样地说一不二。

  

  上一辈的中国家长也通常秉着“不打不成材”的观念,觉得孩子打得多才会出人头地,而这一辈的家长大大不同了,过度关爱,过度保护。

  有人说:现代教育的误区是,体罚教育减少了,语言暴力却增加了。的确,王猛的父母是后者的典型,他们过度关爱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只希望通过管束“操控”住他。

  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不管是上一辈还是这一辈,绝大多数在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权威。父母是没办法像朋友一样同级相处的,他们更希望“凌驾”于孩子之上,以便建立起自己的权威。

  

  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太多了。有多少人是认为和父母沟通不来的?又有多少人每次打电话回去说不到几句就挂了的?对于父母,绝大多数人开始选择报喜不报忧或者以礼相敬,这些说到根源都是不亲近的表现。

  王猛在信里说“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这15000余字已经足足写满了他对中国传统式教育的不满与反抗。哪里有压迫就哪里有反抗,这也让人开始理解起王猛。

  2

  在接触移民行业以来,当问到客户为什么要移民,大多数他们都是为了选择一个更好的环境。这个环境是一个大环境,是整个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历时多年沉淀出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社会环境。其中一个客户便这样描述过他在国内的生活,从小父母说的事情他必须服从,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大学的志愿是父母填的,去上大学时也是父母带他去的,父母一去到他的大学寝室就开始打扫卫生,扫地拖地铺床挂衣服,因此他也被大学室友嘲笑为“妈宝男”。

  这个标签一直跟了他大学四年,室友的嘲笑是他一生的阴影,因此他的内心无比渴望能逃脱父母这种驯化动物的逻辑。

  从他的描述里便可感受到他对传统中国式教育的厌恶与反感,他引用了蔡康永的一句话:“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因此,为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他毅然决定要带着孩子移民。

  3

  控制型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大概有两种:一是乖巧懂事到没有自己,一是激烈反抗到断绝关系,甚至很大可能走上歪路。全国未成年犯的一项调查显示,42.3% 的未成年犯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其主要原因是父母对孩子不理解、不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这一结果折射出的便是父母对孩子权利和独立人格的漠视。

  

  国外向来提倡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他们非常重视人权与自由,因此也鼓励孩子独立作出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种差距不说大家也知道,尽管大部分人都是在传统中国式教育下长大的,但近年来已有不少人看清了现状,作出了自己的行动。相反,如果你也有能力有条件,为什么却要将就?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