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香蕉人,你们过得还好吗?

  

  01

  孩子要变成“芒果人”

  千万别变成“香蕉人”!

  黄皮白心,“香蕉人”原是指生长在美国的华裔人,也被称为ABC(American Born Chinese),他们虽然长着华人的面孔,黑发黄皮,却不识中文,其思维、价值观也全是美国化的。

  

  后来慢慢的,“香蕉人”越来越具有贬义的意思,他们被绑上了“中文盲”、“不伦不类”,甚至是“汉奸”这些的标签。可以说,香蕉人过得十分尴尬,既不能完全地融入西方社会,又不能被中国人理解。

  随着移民的热潮来袭,移民的理由可以千千万万,为了孩子而移民的更是不胜其数。于是,子女教育也正演变成移民家庭最担心的事情。他们一方面要求孩子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希望孩子说一口地道的英语,融入西方主流社会,期望着孩子变成“芒果人”,千万别变成“香蕉人”!

  02

  双重身份

  带来了双重尴尬

  香蕉人最怕中国人问:“你是中国人,怎么不会讲中文呢?”同时,他们也怕美国人问:“你是中国人,你怎么只会说英文?”

  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双重身份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双重优越,而是双重尴尬。

  

  有一个出生在美国德州的移民二代Jason就说过,他从小生活的地方周围都没有什么华人,父母忙于工作也很少教他说中文。直到他在小学某个暑假来到中国,看到一群跟自己一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之后,才像找到组织一样有了归属感。

  他很喜欢中国,喜欢这里发达的交通,喜欢各式各样的中国菜,回到美国的时候他也忍不住和小伙伴们分享他在中国的见闻,却发现小伙伴们不但没有兴趣,甚至反感的对他说:你这么喜欢中国,你干脆回去算了!

  后来,他觉得自己毕竟还是生活在美国,还是应该融入美国才对,于是他学着小伙伴们加入橄榄球队,摔跤队,街舞社团,但不论他怎么努力,他发现自己永远无法真正融入白人的圈子里...

  再后来,Jason来到中国上大学,希望在中国学中文、结交中国朋友时,却也承受着不少打击。有人嘲笑他的中文发音,有人讽刺他是个崇洋媚外的精神外国人。

  Jason的遭遇也是不少“香蕉人”所经历过的,他们一直在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自我认知当中摇摆,相比于其他孩子,二代华裔往往有更多的疑惑。

  如此看来,“香蕉人”过的真可伶,他们不但要蒙受中国人的误解,还要承受美国种族歧视,成为中西夹缝中的人。

  03

  “香蕉人”

  其实缺的是自信

  其实“香蕉人”这个词本身没有歧义,就是指美国二代华侨。后来“香蕉人”被贴上各种荒唐的标签后,他们一直努力想要变成“芒果人”,其实缺的是自信。

  想起以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

  “黑人到了美国知道自己是黑人,穆斯林到了美国知道自己是穆斯林,只有中国人到了美国把自己当美国人。”

  美国个人主义的文化鼓励他们做自己,一个自卑懦弱,自我否定的人到哪里都是被排斥的,即使是在美国的白人也一样。这就像爱情里,一个只会委屈求全,逆来顺受的人,最后不但得不到对方的疼惜,反而被冷落、被忽视一样。

  

  

  移民到美国是不少中国父母一生的梦想,然而在美国梦里,“香蕉人”成为了他们心中大石。其实在我看来,与其担心孩子成为“香蕉人”而停止美国梦,不如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民族自尊感,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毕竟家庭教育其实才是大部分华裔性格养成的原因。

  同时,对于那些已经是“香蕉人”的人来说,也不需要过多的烦恼与自卑,香蕉人也可以是作家、运动员、军人、工程师、科学家,甚至也可以成为美国政治家,像骆家辉、赵小兰一样。

  04

  中西结合

  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赵小兰,1953年03月26日生于中国台北,美籍华人。赵小兰是首位两度进入美国政府内阁的华裔女性,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女性。

  赵小兰随父母赵锡城和朱木兰"移民美国"时,只有8岁。父亲赵锡城为了在美国谋生,他一天要打三份工,尽管忙碌,但赵锡城和朱木兰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他们教她英语,带她去博物馆、植物园、中央公园长知识,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了解美国的窗户。同时,中间也不忘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尽管后来的家庭条件变得富裕,赵锡城和朱木兰对几个女儿的要求依然严格,从不给她们养成公主病的机会。赵小兰几姐妹不仅要打扫自己的房间,每到周末还需要帮助整理花园、草坪,检查和清理游泳池。除了承担家务,孩子很小也要自己赚零花钱,赵小兰上大学的钱,还是自己贷款,后来工作的时候慢慢还清的。

  在赵家,母亲朱木兰还规定规定,只要有客人来家吃饭,6个女儿都不能入席,而是守在客人身后,以非常恭敬的态度给大家上菜斟茶。

  父母都将中国传统的孝悌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使得赵小兰既有中国女性的优雅端庄,又有美国人的独立自信。

  在美国政界多年,当过美国劳工部长和交通部长的赵小兰,一直表现得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又有华裔尊荣的气质,这都是家庭长期教育的结果。

  赵小兰出生后的前8年是在中国长大的,不算是很纯碎的“香蕉人”,而对于生在美国长在美国“香蕉人”来说,他们最开始了解中国便是通过自己的家庭,这样说来,家庭教育对“香蕉人”而言更是非常重要的。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