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优才:深圳人别傻了,香港大妈都反向消费了
今年香港跟内地全面通关以来,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再次来到阔别三年的香港。
但不知怎的,“香港不好玩了”的声音越来越多了。基本今年去过香港一次的朋友,没什么事的基本没有去第二次。
取而代之的,是“反向代购”、“反向消费”、“反向养老”的大肆流行。
一顿来自维多利亚港的精美下午茶,已经不能再引起消费冲动。
自从香港恢复通关后,排队最狠的也不是大陆游客,而是来往两地间的吃货。
当然最受香港上班族喜欢的,还是深圳的各种奶茶、糕点下午茶,还有一些诸如烧烤、烤鱼、酸菜鱼、椰子鸡之类的。
各色食品在反向代购潮中成功出圈。一位网友幽默点评:鲍师傅本人可能也是没想到自己的福气在疫情后面。
为什么反向代购瞬间火了?离不开性价比。
内地一杯20块钱的奈雪,在香港至少要40元;同样一碗冰粉,深圳和香港可能就是2-3倍的差价。金额小看着不多,但买得多了差距就大了。
很多好吃的内地品牌在香港都是没有的。
这样一来,哪怕加上跑腿费,香港人也更愿意为深圳的美食买单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除了反向代购,反向消费这股风潮也悄悄刮了起来。
甚至有个笑话说,香港父母被孩子气到不行,就会告诉孩子周末带他来深圳玩两天(顺便打一顿),因为在香港打孩子是犯法的。
港人北上深圳吃喝玩乐,实在是太爽了,各种买买买都不心疼。
数据显示,近日深圳多个口岸刷新单日出入境客流量最高纪录,7月份北上港人更是超过468万人次。
而大部分港人来深圳只办四件事:吃、喝、玩、带。甚至他们自己都分享了很多的攻略,开始给港人“种草”。
同时港人也学会了美团等优惠,在深圳涉猎全国各地美食。
这不,周末在商场逛街,发现好几个香港大妈也是来旅游购物的,提着一个小拖车,走走停停逛逛吃吃,好不惬意。
可见反向消费已经不局限在年轻群体里了。
还有一则消息是,香港劳工及福利局的资料显示:
截至2021年年底,估算约有8.5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居民常年生活在广东省,10年间增加了85%。
港人“跨境养老”有助于解决香港本土的养老资源不足问题,也给内地养老相关的产业带来了市场和机遇。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内地人不难喜欢去香港了,香港经济萎靡了吗?
在这里小美也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美国大放水,因为和美元的强挂钩,香港很多东西都涨了,同样的钱在深圳花真的比在香港花爽太多。
其次是这几年交通改善了很多,无论是内地人赴港还是港人来内地都非常方便。
再者这些年深圳及内地很多地方的购物等各类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港人到了内地自然舒服到不想走。
而内地人不像前些年那样喜欢去香港了,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香港在利率方面没有优势了,购物不那么划算了;二是内地的两大电商巨头已经把海淘业务做得非常好了,不仅方便快捷,品质还有保证。
相比之下,香港太多小店铺卖假货或是把过期商品卖给内地客,态度也不好,价格也没什么优势,吸引力自然下降。
第三个原因是疫情之后香港很多店铺关的关倒的倒,同一时间蜂拥到香港的内地客又太多,体验真的不太好。
可能有读者会问,既然香港人都来内地消费养老了,那么香港身份还有必要拿吗?
答案当然是:香港身份,有条件就拿!
内地家长如果能利用好两个地缘的优势,那么将大大拓宽家庭的发展维度,助力个人和家庭的长远发展。
诸如香港国际教育、华侨生联考、香港DES考试,香港医疗、税收优势等等就不展开详细说了。
香港和深圳各自的优势也很明显。但香港身份和深圳户口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互补的,两者可以同时存在。
内地人多拿一个香港身份,日后无论是在内地还是香港工作、受教育、生活,都有无穷无尽的好处,都能享受到两个地缘优势带来的超级福利!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内地一线城市家长都在拼命拿香港身份的原因。
香港身份不是任何人随随便便都能申请的,首先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
1、年满18周岁;1、已经拿到学士学位。
满足了这两个基础条件之后,我们可以从年龄、学历、工作经验、人才清单、语言能力、家庭背景几个方面进行打分。
香港优才综合计分制总分245分,打分达到80分及以上即可递交申请。
香港优才计划不要求百强名校或超高年薪(有的话也会有加分),更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符合港府发展要求的内地人才。如果申请人在优才计划的综合计分制中评分有100分或靠近紧缺行业,那么申请是比较稳妥的,建议可以大胆递交申请。
另外,香港方面透露,香港的人才引进政策可能在2024年底有较大调整,并且从2025年开始正式实施。
优才配额取消为期两年,这两年是港府大量招揽人才非常关键的阶段。
因此,这两年才是申请香港身份真正的窗口期,人才一旦招揽够,两年期满,港府随时可以关上这扇大门!
建议有意向的申请人一定要抓住这个政策红利期,尽快拿到香港身份。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