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移民资讯

拿到美国绿卡后,华人孩子在美国的艰难

  

  众所周知,移民家庭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

  就我们接待的咨询客户中,70%的人最主要的考虑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和加拿大还是国内主要移民目的地的原因。

  而在海外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的华人群体中,哪怕父母是在餐馆、工厂上班的华人群体的子女,也有不少是在美国大公司拿几十万美金年薪的。

  家庭的经济水平,从来不是孩子的起点,更无法决定孩子的未来,但父母重视教育的程度,对子女的要求和规划却可以。

  那么,移民美国,让孩子从小过去美国接受教育,就没什么弊端吗?

  其实不然。

  相比土生土长的美国孩子或在中国生活的中国孩子,华人孩子在美国还是有其艰难的一面。关于这一点,父母在移民前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这一点,就跟老外在我们国内生活一样。

  大街上碰到老外的孩子,总会多看几眼。班级里有个老外的孩子,同学们总会对他很好奇。

  是的,从皮肤到长相,华人孩子跟别人不一样,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

  可能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会比较难适应这一点,更爱跟同样是华人的孩子玩,其次就是跟其他的亚裔孩子更能玩到一起。

  对于他们来说,融入美国孩子需要勇气,也是一种挑战。

  

  美国是个移民大国,毫无疑问它的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但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毕竟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观念也不同。

  孩子在中国生活了那么多年,来到美国,中美文化的差异会让他们在家长和美国社会的夹缝中,产生强烈的拉扯感。

  不像父母那样中国文化已经根深蒂固。

  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成型,他更容易去接受美国的文化,但另一边,又无法同中国文化完全割裂开来。

  华人父母重视教育在美国是出了名的,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很努力,因此大家也都很优秀,但名校录取率对于华人的比例是有限制的。

  僧多肉少,也会导致竞争的激烈。

  华人孩子想要上美国名校,还是比美国本土的孩子要难一些。当然,这还是比在国内容易得多的。

  不过任何地方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我国内地一线城市的学校同样有本土保护政策,录取也会倾向于本市区的学生,外地学生想要考进来,同样需要比本市户口的学生高出很多分。

  

  美国名校招生,经常强调小孩的领导才干。在这一点上,华人孩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吃亏的。

  美国学校里学生组织都是选举产生,华人孩子平时跟大部分美国孩子不在一起玩,那么大家就很难熟悉你,不熟悉你,也就不会投票选你。

  因此我们很少看到有华人孩子能当全校的学生会主席,基本都只能当一些俱乐部的主席。

  好在孩子在美国发展空间大,所以华人孩子可以从别的方面去弥补。

  在国内,父母双职工,孩子上下学由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接送的很常见,或者等孩子大一点了,就让他们自己上下学。

  大多数父母都得忙着挣钱,没时间去配孩子丰富业余生活。

  但在美国,许多美国孩子的母亲是在家当全职妈妈或者做临时工作的。孩子放学后,她们就可以带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而且,美国的孩子每个人从小至少会有1-2项长期坚持的体育运动,从小由父母带着玩,并从运动中学会合作、坚持等等。

  美国人非常重视体育,在这一点上华人父母往往会忽略掉。

  而大部分华人家庭都是双职工,不管是课外活动还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华人家长都没有时间参与。

  这就导致跟美国本土的孩子比起来,华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太少了,孩子的业余也单调很多。

  这种单调的成长路径,很多时候也就直接决定了日后孩子发展的上线。

  

  据最新统计,在科技公司扎堆的硅谷,亚裔工程师占据三分之一,但在湾区最大的25家公司中,亚裔仅占董事会成员的6%,占公司管理人员的10%。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有21.5%的终身任职科学家是亚裔,但其中能担任实验室或分支机构主任的只有4.7%。

  这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华人孩子明明以优异的专业面试进入职场,却最终止步于中层领导的位置,难于晋升。

  在名校录取中,甚至有些招生官会议华裔孩子缺乏领导力这样的理由,将那些名列前茅、成绩优异的学生拒之门外。

  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印象呢?

  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差异的影响。

  华人孩子往往从小被教育要“听话、懂事”,因此也就缺乏了一种最重要的素质——批判性思维,如果一开始孩子的判断就遭到父母的压制和质疑,那么批判性思维就会越来越趋向于消失。

  其次,华裔父母太在意孩子的成绩了。

  对很多华人家长而言,素质培养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远远没有优异成绩、名牌学校重要。申请的专业最好也是那种就业前景佳、社会地位高的。

  但现在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美国名牌大学的招生官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更多“软实力”,而非只盯着成绩。

  孩子日后职场的发展也更多的会关系到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不会因为从小到大的好成绩就一路晋升。

  说到底,美国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在教怎么做人,以便他们日后在社会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包括学校教育都在培养学生怎样去做一个“成功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华人孩子在美国较难做到高层的原因。

  有些思维方式可能在从小的家庭教育中就形成了,想要挣脱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不是的。

  相比较而言,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美国的环境、融入美国的文化,拥有更好的立足国际社会的能力。

  尽管华人还在美国要付出比当地孩子更多的努力,但他们的接受的教育无缝接轨国际,上美国名校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在美国拿到学位,那么日后不管他们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工作生活,都会比从国内出去的孩子要有利得多。

  如果想回国内上大学,那么还可以通过华侨生联考,轻松入读内地985高校。

  当然,对于没有绿卡身份而早早去到美国生活的孩子来说,毕业后想要留在美国,依旧要面临找工作和H1B抽签的考验,倘若没有抽中,就只能选择离开,目前H1B签证的抽中率还不到30%。

  因此,哪怕美国再好,倘若没有美国绿卡,也不是你想留下来就能留下的。

  为教育不远万里把孩子送出国的父母,目光自然是长远的,但这个长远,不能只停留在名校阶段,还要考虑孩子日后工作选择和去留选择的自由。

  一张美国绿卡,或许就是父母能为孩子铺的最远的路,也是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方式。不趁早办理,等到孩子毕业后再想要,是真的有钱都买不来的。

  另外,如果有计划到美国生活,那么对孩子的培养也要相对“国际化”一点,一方面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是领导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些基础,都能在孩子将来漫长的人生中,助力他们更好地去奋斗和成长。

  

  以上,就是关于华人孩子在美国的一些简单介绍,好的坏的都有。

  从来没有完美的选择,人生就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最大的努力,给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