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妈妈带娃很轻松,国内妈妈却很难?原因就在这三点
撒贝宁分享过一件趣事。
有一次他回家,看到双胞胎孩子正在啃他的拖鞋,一下慌了神,赶紧上前制止,并责怪妻子怎么能放任孩子啃拖鞋。
没想到,妻子李白却云淡风轻地说:“这又不是外面的拖鞋,是家里的拖鞋。”意思是:家里的东西啃几口怎么了,哪这么多事。李白是加拿大籍人,又到英国读过书,从小在国外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中长大。因此在育儿观念方面,和在国内长大的撒贝宁相距甚远。总会有国内的朋友,在谈及怀孕生子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感慨怀孕的辛苦在养娃面前那都不是事!也不少女性朋友在吐槽带娃的一地鸡毛时,感慨国外妈妈带娃的轻松。仔细了解后发现,在养娃这件事情上,国外的妈妈真的要轻松不少,甚至跟国内有着天壤之别。
有个说法特别形象:国外妈妈一边带娃一边就把家务做了,中国妈妈一个人带娃却连饭都吃不上。为什么国内的妈妈在带娃这件事情上往往更显得辛苦,而国外的妈妈带娃却很轻松?其实这里面啊,有文化的因素,更有国情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以下几点原因,我们一起来看。
国内女性要生娃,还得赚钱养家
首先非常现实的一点,就是经济问题。
国外的已婚夫妻生不生孩子,那是自己的选择问题,而国内更多的年轻人不生,大多是迫于经济的压力,不敢生,对长辈的催生也早已免疫。首先来看看,生一个孩子,国内的女性要付出什么:1、职业发展受影响;2、身材走形外貌焦虑;3、怀孕在职场被歧视,甚至被迫离职;4、短暂的产假后背奶上班的尴尬,或是一边奶着孩子一边为大额的开销焦虑;5、生完后怎么养?家里老人无法帮忙的,请保姆又不放心的,经济方面或个人追求方面不允许做全职主妇的,怎么办?
另一方面,养大一个孩子,并不是付出时间精力就可以的,他更考验的是一个家庭的“财力”。从早教班到国际幼儿园,从学位房到各种兴趣班,一般的家庭真的耗不起,敢生一个好好养,那都是了不起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生育率不断在降,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娃的原因。生活不易,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很多年轻人不想再多一个小生命跟着受苦。
但这些烦恼,在国外统统不存在。像是北欧这些高度发达的国家,产假都是56周起,从怀孕开始就会有各种育儿补贴,孕妈完全不用为经济发愁。
其次,孩子从婴儿的时候开始,就会有非常多的托儿所、免费的早教机构,妈妈们忙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孩子放心交给别人,无论多小都会有人帮忙看。国外也没有要给孩子买房买车的传统,大学阶段的学费也基本是让孩子自己去贷款,因此国外父母们在生了孩子之后,依旧可以享受和追求自己的生活。相比之下,国内的父母更多的就是委屈和牺牲自己成全孩子。这也就注定了中国的父母在选择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充满了劳累,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国内妈妈事事亲力亲为,国外更愿意放养
国内妈妈带娃,就像不少公益广告呈现的那个样子,一边抱着孩子一边手里忙着做不完的家务,孩子也哭,妈妈也跟着哭……为什么国内带孩子的妈妈总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呢?有这么几个原因:1、男人承担了赚钱的主力,公司忙加班晚自然就顾家少,管孩子、做家务便都落到了妈妈的头上,俗称“丧偶式育儿”;2、国内公交、地铁、公园哪哪都是人,母婴室也很少见,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出门不方便也不安全,活动空间很小,没有社交,再加上国内房子普遍小,每日围着孩子转的妈妈们就会变得精神压抑;3、国内妈妈普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重视孩子的需求,事事亲力亲为。比如衣服脏了就给换,换了又要洗,洗了还得收拾,孩子的玩具也每天一遍又一遍地收拾,吃个饭还得喂,喂的过程中还要不停擦嘴……每一件琐碎其实都非常消耗妈妈的能量,同时也让她们忽略了自己。4、随着孩子长大,辅导孩子学习又成为一件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情,不用辅导的时候父慈子孝,一辅导亲子关系就变得紧张。
在这些方面,国外妈妈们就有着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优势:
1、国外工作时间短,不用加班,爸爸妈妈能轮流照顾孩子,一起做家务;2、跟国内把孩子当小祖宗养不同,国外的父母不会整天围着孩子转,而是优先顾好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了,再来顾孩子,也就没那么强烈的牺牲感,更多的把养育过程当成一种生命体验和享乐;3、国外的父母也不会事无巨细,他们在育儿方面主要贯彻的一个方针是:“衣食住行简化,思想教育精致。”他们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一日三餐上,也不会强迫孩子吃多少,从吃辅食的时候开始就会丢给孩子一个勺子让他自己吃。也不会特别在意家里的卫生,相反,他们会和孩子安静地各做各的事情,也会在和孩子阅读、游戏的过程中,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自己也得到了放松。4、国外的各种母婴设施完善,妈妈带着孩子出门非常方便。踩个单车都能带孩子,手推车哪里都可以放不会被偷东西,每个场所也都有相应的托儿所,妈妈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各种地方,生娃前后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5、国外房子普遍是比较大的独立屋,有前后院子,超级大的落地窗户,夏天可以在花园里搭个小水池,妈妈隔着大玻璃窗做家务,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就行,冬天也能让孩子在屋子外面打雪仗。邻居也都是认识的人,不会有人偷孩子。在国外,社会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到了妈妈们最大的照顾,文化方面也更愿意让孩子的成长顺应自然,家庭也能给予比较大的支持,妈妈肩上的担子自然就减轻一些。
国内家庭老人帮忙带娃,婆媳关系紧张电视剧《安家》中的宫蓓蓓,虽然是个妇产科医生,但在育儿这件事情上,仍和自己的婆婆产生了非常大的摩擦。比如她教育孩子吃饭不能看平板,公公却反过来责怪她:孩子吃得好好的,你这是干嘛。她让婆婆不要给孩子喂饭,婆婆居然当面抹起眼泪来,让婆婆给小宝做辅食,婆婆坚持说不用做辅食,母乳喂养就行,丈夫护着自己的父母。也因此,她动了要再买一套房子,不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决心。
国内有一组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那就是在所有的离婚夫妻中,因为婆媳关系离婚的居然占了50%。
一个家里不能同时有两个女主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国内不少夫妻双方都需要上班顾不了孩子的家庭,不得不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结果矛盾冲突不断,反而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解释、调节,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内耗。国外在这方面就有着非常清晰的界限,婆婆不会过多地参与小家庭的生活,也不会频繁催生,生孩子养孩子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有需要的时候一个星期也会帮忙带一两天,但绝对不会住在家里长期帮忙带。
这也就避免了很多的家庭矛盾,也不会因为婆媳关系影响到夫妻关系。爸爸主动参与到育儿中来,婆婆跟小家庭保持一定的距离,整个家庭氛围也就更轻松快乐。总的来说,国外的妈妈带娃轻松,更多的是社会和文化支持的。比如产假长、教育支出很少、丈夫和婆婆能够给到相应的支持和空间,社会对带着宝宝的妈妈周全的考虑和完善的设施,这些都是在国内几乎不能奢望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国人想要跑到国外去生孩子、养孩子了。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