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知名项目

斯坦福大学一项目组公布在中国调研所得 揭华裔移民面纱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项目组于三年前远赴中国广东省仓东村,对19世纪漂泊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中国移民的家乡进行调研考察。近日,项目组公布了一些考察所得,也揭开了早期华裔移民的神秘面纱。

  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人类学副教授沃斯(Barbara Voss)带领的铁路华工研究项目组,受邀参与了五邑大学建筑系副教授谭金花开展的五邑建筑遗产项目。

  19世纪的仓东村大约有400位居民,它是五邑地区的一部分,大多数当时"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来自这里。研究人员在当地建筑遗产中发现了各种古陶瓷碗,一些图案与在美国华工营地发现的碗类型相匹配。此外,还发现了英国制造的陶瓷碟,以及1912年至1960年代美国生产的药瓶和服装。

  

  考察结果让沃斯及其团队感到惊讶,因为这表明仓东人进口的商品种模拟之前想象的要多。沃斯表示,中国与美英在19世纪进行贸易,但人们此前普遍认为中国主要进口原材料,出口成品。

  “这项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珠三角地区民众当年的生活细节,他们是精明的顾客,从世界各地获得商品。这打破了中国移民是孤立的稻农,不属于世界经济体系的固有观念。”沃斯说,想要真正了解北美历史,必须考虑到与亚洲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美国西部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斯坦福大学网站介绍,中国移民离乡背井来到美国,在许多方面帮助了美国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他们在矿山劳作,在各地建立了中国城,尤其是修筑铁路,包括了美国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直到1882年“排华法案”和反华暴力,迫使许多人逃离。

  此前,众多研究人员挖掘了中国移民在美国生活工作的地方,却少有人研究他们的家乡。北美铁路华工研究项目组于三年前开启了这项工作,沃斯说:“能看到移民在家乡的物质文化和实践,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在此之前,人类学家还没有这些比较数据。”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7x24H 快讯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
关注我们
微博
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